吸烟伤肝的元凶竟是它!科学家挖出肠道细菌中的"尼古丁克星"

原创
来源:张天添
2025-04-30 09:53:45
507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吸烟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一种复杂的慢性肝脏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吸烟与NASH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吸烟不仅直接影响肝脏的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还可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组间接促进NASH的进展。肠道微生物组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对宿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吸烟可能导致肠道微生物群失衡,进而促进有害代谢物的产生,加剧肝脏炎症和损伤。尼古丁是烟草中的主要成瘾成分,其在吸烟过程中对人体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研究表明,尼古丁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脂肪积累和炎症反应,还可能通过肠-肝轴间接影响NASH的进展。然而,尼古丁在肠道中的代谢途径及其与NASH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深入研究尼古丁在肠道中的代谢过程及其与NASH的关系,对于揭示吸烟相关NASH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2210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姜长涛教授团队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Gut bacteria alleviate smoking-related NASH by degrading gut nicotin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吸烟通过肠道尼古丁积累激活AMPKα-SMPD3-神经酰胺轴,驱动NAFLD进展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深入剖析了吸烟过程中尼古丁在肠道的显著积聚现象,并首次揭示了解木聚糖拟杆菌(简称B. xylanisolvens)具备高效降解尼古丁的独特能力。通过对比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回肠黏膜组织、血清及粪便样本,研究明确指出吸烟者回肠黏膜中尼古丁含量远高于非吸烟者,且在多种尼古丁暴露的小鼠模型中亦观察到肠道内尼古丁的积聚。进一步实验证实,B. xylanisolvens能迅速且高效地降解尼古丁,生成代谢产物4-羟基-1-(3-吡啶)-1-丁酮(HPB)。在高果糖高胆固醇饮食叠加尼古丁的小鼠模型中,B. xylanisolvens的定植显著减轻了小鼠的肝脂肪变性、炎症及纤维化,有效遏制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进展。尤为关键的是,在尼古丁降解酶NicX被敲除的B. xylanisolvens定植小鼠中,这一缓解作用消失,从而确立了尼古丁降解在B. xylanisolvens缓解NASH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尼古丁的作用机制,发现其通过激活肠道AMPKα信号通路,促进鞘磷脂磷酸二酯酶3SMPD3)磷酸化,进而增加肠道神经酰胺的生成。神经酰胺作为重要的脂质信号分子,在炎症、凋亡等细胞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参与NASH的发生与发展。而B. xylanisolvens通过降解尼古丁,有效抑制了AMPKα-SMPD3轴的激活,减少了肠道神经酰胺的产生,从而显著缓解了NASH的进展。此外,对83例经肝脏活检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分析显示,吸烟者粪便中尼古丁水平与NASH严重程度正相关,而B. xylanisolvens的丰度及其代谢产物HPB则与NASH进程负相关。这一发现进一步验证了肠道细菌降解尼古丁在缓解吸烟相关NASH中的关键作用。

总之,该研究揭示了肠道细菌B. xylanisolvens通过降解尼古丁,抑制AMPKα-SMPD3轴的激活,从而缓解吸烟相关NASH的重要机制。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吸烟相关NASH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可能的靶点。未来,通过进一步研究肠道微生物组与NASH的关系,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NASH的方法。同时,本研究也强调了肠道微生物组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提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关注肠道健康,维护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299-4

#
肠道菌群
  • 上一篇:益生菌吸附并排出体内微塑料:一项突破性研究
  • 下一篇:小牛后肠中的核心微生物双歧杆菌通过调节微生物功能和宿主代谢来改善幼年宿主的生长表型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