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

今日热门

>

生酮饮食伤肝新机制:肠道菌群通过胆汁酸代谢调控肝脏脂质积累

生酮饮食伤肝新机制:肠道菌群通过胆汁酸代谢调控肝脏脂质积累

原创
来源:张仔瑶
2025-05-08 09:46:45
5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KD 抑制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重塑,肝FXR、PPARα及DGAT2 表达上调与菌群组成变化相关,肠-肝轴介导的BA代谢是核心调控路径

20254月,四川农业大学罗正忠团队在期刊《Gut Microbes》在线发表的题为Gut microbiota regulates hepatic ketogenesis and lipid accumulation in ketogenic diet-induced hyperketonemia by disrupting bile acid metabolism的研究性文章,本文章旨在探究生酮饮食(KD)诱导的高酮血症中肠道菌群对肝生酮及脂质积累的调控机制

1.多维度实验模型构建

本研究构建了全面且精细的小鼠实验模型。为了探究肠道菌群在生酮饮食影响肝脏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团队采用了多种实验干预手段。通过抗生素处理小鼠,清除其原有的肠道菌群,从而观察在缺乏正常菌群的情况下,生酮饮食对肝脏的影响。粪菌移植实验则是将健康小鼠的粪便菌群移植到其他小鼠体内,以研究正常肠道菌群对生酮饮食下肝脏代谢的调节作用。另外,针对产气荚膜梭菌这一特定菌种,研究人员进行了单独干预实验,将产气荚膜梭菌引入小鼠肠道,观察其对肝脏代谢的影响,为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肝脏代谢关系提供了多维度视角。

2.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的关键联系

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对肝脏代谢的重要影响。肠道菌群并非独立存在,它们与机体的代谢过程相互作用。在生酮饮食的背景下,肠道菌群能够干扰胆汁酸代谢。胆汁酸不仅在脂肪消化吸收中发挥作用,还参与了多种代谢途径的调节。当肠道菌群失衡或其组成发生改变时,胆汁酸的代谢途径也会受到干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变化会导致胆汁酸代谢产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肝脏的生酮作用和三酰甘油积累,这为解释生酮饮食对肝脏影响的机制提供了关键线索。

3.产气荚膜梭菌破坏作用

产气荚膜梭菌在生酮饮食导致的肝脏损伤中扮演了破坏者的角色。在正常情况下,次级胆汁酸代谢处于平衡状态,对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小鼠肠道内引入产气荚膜梭菌后,这一平衡被打破。产气荚膜梭菌通过破坏次级胆汁酸代谢,使得次级胆汁酸的合成、转化等过程出现异常。这种异常进一步加剧了高酮血症,导致血液中酮体水平进一步升高。同时,肝脏的脂变性也更为严重,大量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影响了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揭示了产气荚膜梭菌在生酮饮食相关肝损伤中的关键作用。

4.生酮饮食对肠道菌群重塑的抑制

研究还发现,生酮饮食对肠道菌群的重塑具有抑制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抗生素处理会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发生重塑,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但当小鼠同时接受生酮饮食时,这种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重塑受到了明显抑制。这意味着生酮饮食可能通过影响肠道环境,阻碍了肠道菌群在抗生素作用下的正常调整。而肝脏中 FXRPPARα DGAT2 等基因的表达上调又与菌群组成变化相关,进一步表明生酮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会通过肠 - 肝轴传导至肝脏,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

结论

本研究借由严谨实验,证实肠道菌群在生酮饮食影响肝脏代谢时发挥关键作用。肠-肝轴介导的胆汁酸代谢是核心调控路径,肠道菌群干扰胆汁酸代谢,影响肝生酮作用与三酰甘油积累。产气荚膜梭菌破坏次级胆汁酸代谢,加重高酮血症和肝脂变性,而生酮饮食抑制肠道菌群重塑,间接改变肝脏代谢基因表达。这些发现揭示了生酮饮食与肝脏健康的复杂关系,为预防、治疗相关肝脏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与干预靶点。未来,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如抑制产气荚膜梭菌、补充有益菌,缓解生酮饮食导致的肝损伤,为相关人群饮食提供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Luo Z, Huang Y, Yong K, et al. Gut microbiota regulates hepatic ketogenesis and lipid accumulation in ketogenic diet-induced hyperketonemia by disrupting bile acid metabolism[J]. Gut Microbes, 2025, 17(1): 2496437. DOI10.1080/19490976.2025.2496437

 

  • 上一篇:暂无
  • 下一篇:吃出免疫力:你的肠道菌群“喜欢”什么食物?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