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这种细菌竟能促进肝脏再生!

原创
来源:黄兰艳
2025-05-20 08:41:39
44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肠道共生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可通过增加β-羟基丁酸(BHB)的产生和 BHB 驱动的 STAT3 信号来促进肝脏再生。

肝脏,作为人体唯一能在短时间内通过再生恢复功能的器官,其再生能力对创伤修复、肿瘤切除及移植手术后的生存至关重要。然而,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因剩余肝组织再生不足而面临生命威胁。近年来,肠道菌群通过“肠-肝轴”调控肝脏健康的机制备受关注,传统研究聚焦于肝脏自身的生长因子和信号通路,但具体哪些细菌参与肝再生、其作用机制如何,仍是未解之谜。

2025年,南方医科大学毕惠嫦教授、陈鹏教授团队在《Acta Pharmaceutical Sinica B》上发表的研究首次揭示,肠道共生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P. distasonis)通过促进代谢物β-羟基丁酸(BHB)的产生,激活STAT3信号通路,从而显著加速肝脏再生,为肝切除术后治疗提供了全新策略

研究团队以经典的小鼠部分肝切除(PHx)模型为起点,动态追踪术后7天内肝脏再生进程。结果显示,术后第2天肝脏体积恢复达峰值,肝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阳性率同步攀升,而这一过程与肠道菌群的剧烈变化密切相关。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对小鼠粪便菌群进行纵向分析,发现P. distasonis的丰度在术后第1天迅速升高,第2天维持高位,第7天回归基线,与肝细胞增殖曲线高度吻合。这一现象提示,肠道菌群并非被动旁观者,而是主动参与再生调控的“指挥家”。

为验证因果关系,研究设计了三步实验:首先,通过抗生素“清空”小鼠肠道菌群,再分别灌胃活体P. distasonisLPD)、灭活菌(KPD)或对照菌Parabacteroides merdaeLPM)。结果显示,仅LPD组小鼠在术后第2天肝脏重量恢复速度显著提升,肝组织Ki67阳性细胞数增加2倍以上,且增殖相关蛋白CCNA1CCND1CDK4表达大幅上调。值得注意的是,灭活菌KPD和另一菌种LPM均无此效果,证明活体P. distasonis的特异性作用,而非细菌成分的普遍效应。

肠道菌群如何远程调控肝脏?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代谢组学。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分析小鼠盲肠内容物,发现LPD处理组中34种代谢物水平显著改变,其中β-羟基丁酸(BHB)、猪去氧胆酸(HDCA)和3-羟基苯乙酸(3HPA)与P. distasonis丰度呈强正相关。然而,当单独注射这三种代谢物时,仅BHB能复制P. distasonis的促再生效果:术后小鼠肝脏重量比对照组增加30%Ki67阳性细胞数翻倍,且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同步上调。而HDCA3HPA则完全无效,揭示BHBP. distasonis发挥功能的核心介质

有趣的是,体外实验中P. distasonis培养液并未检测到BHB升高,暗示其并非直接分泌该物质,而是通过调控宿主代谢间接促进BHB合成。进一步肝脏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LPD组小鼠脂肪酸氧化关键酶CPT1αHMGCS2BDH1的表达显著上调,且转录因子PPARα(调控脂代谢的核心分子)的核转位增加。这些蛋白共同构成代谢引擎,将脂肪酸转化为BHB,为肝细胞增殖提供能量底物,同时激活下游信号——这一发现首次将肠道菌群与肝脏能量代谢重塑直接关联。

1. P. distasonis通过增加 BHB 的产生和 BHB 驱动的 STAT3 信号来促进肝脏再生,这为使用 P. distasonis BHB 作为促进 PHx 或移植后肝脏再生的潜在策略提供了相关论据。

BHB不仅是能量分子,近年研究揭示其具有表观调控功能。研究团队发现,BHB处理可显著提高肝组织乙酰化组蛋白H3ac-H3)和乙酰化STAT3ac-STAT3)水平,后者是STAT3信号激活的关键修饰。在肝再生经典通路中,IL-6通过JAK2磷酸化STAT3p-STAT3),后者入核启动CCND1c-Myc等增殖基因表达。本研究中,BHB双重作用凸显:一方面通过升高IL-6水平激活JAK2-STAT3磷酸化级联;另一方面通过乙酰化STAT3Lys685位点,增强其转录活性,形成“双信号放大”效应。

为确证STAT3的核心地位,团队使用抑制剂Stattic阻断该通路。结果显示,Stattic完全抵消了BHB的促再生作用:小鼠肝脏重量恢复停滞,Ki67阳性细胞数回落至基线,增殖蛋白表达被抑制。体外实验中,HepG2细胞经BHB处理后,p-STAT3水平在3小时内达峰值,且这一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而Stattic预处理可阻断90%的增殖响应。这些数据清晰勾勒出P. distasonisBHBSTAT3轴的完整作用链条。

该研究的突破性在于,首次将特定肠道菌、宿主代谢与再生信号通路整合为统一框架,为肝切除术后干预提供了多靶点策略:

1益生菌精准补充:口服活体P. distasonis可安全定植肠道,避免传统广谱益生菌的疗效不确定性;

2)代谢物直接干预:BHB注射或前体物质(如中链脂肪酸)口服,可绕过菌群调节,直接激活再生通路;

3STAT3通路调控:开发低毒STAT3激动剂或表观修饰增强剂,有望成为肝再生障碍患者的救命方案。

当然,临床转化仍需攻克诸多挑战:P. distasonis在人体肠道的定植效率、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如是否诱发炎症或代谢紊乱)、BHB的最佳给药窗口及剂量等均有待验证。此外,菌群-代谢-器官的跨尺度调控网络仍存在大量未知节点,例如P. distasonis如何特异性上调PPARαBHBSTAT3外是否影响其他再生相关通路?

这项研究不仅为肝脏再生机制增添了关键拼图,更凸显了肠道菌群作为“第二基因组”的深远影响力。未来,随着合成生物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的进步,针对特定菌株及其代谢产物的精准调控,或将彻底改变外科手术后的康复模式——从被动等待肝脏自我修复,到主动激活“菌群-代谢”再生程序。或许不久的将来,一瓶定制益生菌制剂或一剂BHB注射液,就能让肝切除患者告别漫长的恢复期,拥抱新生。

 

参考文献:

[1] Guo M, Jiang X, Ouyang H, et al. 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 promotes liver regeneration by increasing β-hydroxybutyric acid (BHB) production and BHB-driven STAT3 signals[J].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25. https://doi.org/10.1016/j.apsb.2025.01.024

#
肠道微生物
  • 上一篇:肠道菌“新宠”:Anaerobutyricum soehngenii改善血糖的奥秘
  • 下一篇: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 BL-11 或可助矮个儿童长高:一项自身对照临床试验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