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肠道微生物改变与氨基酸代谢的双重影响

原创
来源:邹陈悦
2025-05-23 15:36:25
4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首次通过多组学整合,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改变如何通过影响氨基酸代谢,进而介导抑郁症的发生。这一发现不仅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了全新生物学证据,也为未来精准营养干预、公共卫生政策和心理疾病防控开辟了新路径

2025519日,重庆医科大学研究团队在《Microbiome》期刊发表了题为“Microbiota alterations leading to amino acid deficiency contribute to dep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的研究论文。研究强调,肠道菌群变化引发的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缺乏,在儿童及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MDD)的发病机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微生物-肠-脑轴(MGB)的代谢改变与MDD病理生理学相关,但其在儿科群体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明确。

 

研究发现如下:

1MDD儿童及青少年特有的粪便微生物生态系统

研究发现,成人抑郁症与肠道微生物群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MDD组与健康对照组(HCs)在MAG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肠道微生物共生网络分析显示,HCs的淋巴结连接度较高,而MDD组的天然连接系数较低。MDD组的共生网络在模拟破坏下表现出更强的稳健性。LEfSe分析指出,MDD58种菌株富集,46种减少,主要变化的MAG属于梭状芽孢杆菌类。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Eggerthellaceae bin.1648富集,而具有抗炎和产生SCFA功能的粪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数量减少,这与肠道菌群不平衡有关,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AkkermansiaMDD患者中增加。基于MDAMDG的特征与LEfSe分析结果重叠,使用随机森林模型和793MAGMDD组在474KEGG模块中有20个模块表达上调,20个模块表达下调。这些结果表明儿童和青少年MDD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存在分类群、共生网络和功能的紊乱。

 

2、儿童青少年肠道菌群与宿主循环氨基酸与 MDD 的关系

研究显示,青少年抑郁患者血浆中13种氨基酸降低,这些氨基酸与神经递质合成和大脑发育相关。重度抑郁障碍患者血浆中特定氨基酸水平下降,可能与精神症状有关。肠道菌群变化影响氨基酸合成和代谢,进而影响大脑功能,与抑郁和焦虑症状相关。动物实验表明,抑郁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可导致类似抑郁行为和氨基酸缺乏。这一发现揭示了肠道微生物、氨基酸和脑功能之间的因果关系,为精准医学和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3血浆代谢物与大脑功能活动的关联

研究显示,MDD患者前额叶功能连接降低,影响多个关键脑区。基于连接组的预测模型揭示了276种代谢物与大脑功能网络的关联,其中72种在青少年抑郁中变化显著,特别是氨基酸类。Procrustes分析和因果分析指出肠道菌群改变与氨基酸代谢相关,尤其是色氨酸代谢,可能影响抑郁和焦虑症状。rs-fMRI发现额叶连接缺陷与抑郁及特定氨基酸代谢物变化相关。粪便菌群移植实验表明,MDD患者肠道菌群可导致青春期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和氨基酸缺乏。限制饮食中赖氨酸可加剧青春期大鼠抑郁倾向。

综上所述,本项研究通过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分析,阐明了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如何通过影响氨基酸代谢途径,进而促进抑郁症的发展。这一重大发现不仅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生物学依据,而且为未来的精准营养干预、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以及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揭示了肠道微生物与氨基酸缺乏导致的脑功能障碍之间的联系,为抑郁症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这一突破为功能性食品、益生菌、氨基酸补充剂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推动了肠道-脑健康产业链的壮大,预计将带动健康消费、创新医疗和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经济增长。

 参考资料:DOI: 10.1186/s40168-025-02122-w

#
抑郁症
#
肠道微生物
  • 上一篇:揭秘药微组学!肠道微生物如何“左右”抗癌疗效?
  • 下一篇:警惕!高盐饮食竟会“点燃”前列腺炎的导火索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