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与肠道菌的对话,解锁血管炎症的膳食密码

草莓与肠道菌的对话,解锁血管炎症的膳食密码

原创
来源:黄兰艳
2025-07-23 11:30:19
571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肠道微生物代谢草莓植物化学物质,对预防血管炎症具有有益作用。

近年来,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能够代谢复杂的植物化学物质,生成对人体有益的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不仅调节免疫功能,还与预防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然而,不同饮食模式、菌群失调对这些代谢物的影响,以及具体代谢物如何改善血管炎症,尚未被完全阐明。202516日,Chrissa Petersen及其团队在 Gut Microbes 发表了一项研究,采用草莓这一富含多酚类化合物的常见水果,探索了草莓植物化学物质、肠道微生物及血管炎症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了草莓植物化学物质与肠道微生物协作对血管炎症的潜在保护作用,阐明了肠道菌群在血管健康中的重要性,为预防相关疾病和未来膳食干预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 肠道微生物,草莓代谢产物和血管炎症指标之间的关联。

草莓代谢物的微生物依赖性

实验设计中,研究者通过抗生素处理抑制肠道菌群活性,以此探究菌群在草莓代谢物生成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标准饮食补充草莓(CS组)的小鼠中,p-香豆酸和鞣花酸显著增加,而抗生素处理后(CSA组)这些代谢物显著减少,说明这些代谢物的生成依赖于肠道微生物的参与。此外,马尿酸和其他苯丙酸类代谢物也表现出类似的趋势。这一发现强调了微生物在植物化学物质转化中的核心作用

高脂饮食引发的肠道菌群失调

高脂饮食(HF组)已知会引发肠道菌群失调,对代谢物的生成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与标准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中草莓代谢物的生成显著减少,但草莓补充(HS组)能够部分恢复这些代谢物的水平。然而,在高脂饮食条件下,抗生素处理(HSA组)同样使代谢物显著减少。这表明,高脂饮食和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可能决定了代谢物的生成效率及其对宿主的生物学作用

血管保护作用的微生物机制

研究者进一步评估了草莓植物化学物质对血管炎症的影响。在高脂饮食组中,单核细胞对主动脉内皮细胞的粘附显著增加,同时促炎性标志物(如 MCP-1 IL-8)表达上调。而草莓补充饮食显著抑制了这些炎症指标的上升,显示了草莓的抗炎作用。然而,抗生素处理的小鼠失去了这一保护作用,表明草莓的抗炎效果是通过其代谢物实现的,而这些代谢物的生成离不开肠道微生物的参与。

特定菌群与代谢物的关联性

草莓对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也被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草莓补充显著增加了 Lachnospiraceae(抗炎菌群)的丰度,同时减少了 Coprobacillus(促炎菌群)的数量。更重要的是,Lachnospiraceae 的丰度与马尿酸的生成呈正相关,而 Coprobacillus 的丰度则与炎症指标呈正相关。这表明,草莓通过调节特定菌群来影响代谢物的生成,从而实现其抗炎和保护血管的作用

启示与展望

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膳食植物化学物质、肠道菌群和宿主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草莓的抗炎作用并非直接作用于宿主,而是通过微生物代谢调控实现的。这一发现为未来开发以菌群为靶点的精准膳食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启发,同时也说明了饮食结构对肠道菌群平衡的关键性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不同人群、饮食习惯对植物化学物质代谢与健康效应的影响,从而推动个性化营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Chrissa Petersen, Adhini Kuppuswamy Satheesh Babu, Ceres Mattos Della Lucia, Henry A. Paz, Lisard Iglesias-Carres, Ying Zhong, Thunder Jalili, J David Symons, Kartik Shankar, Andrew P. Neilson, Umesh D. Wankhade & Pon Velayutham Anandh Babu (2025) Gut microbes metabolize strawberry phytochemicals and mediate their beneficial effects on vascular inflammation, Gut Microbes, 17:1, 2446375, DOI: 10.1080/19490976.2024.2446375

#
肠道菌群
  • 上一篇:枣果多糖ZJP-04M:为健康长寿注入天然力量
  • 下一篇:研究发现:红薯茎叶能有效抑制癌症细胞生长,而红薯块根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少炎症反应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