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母体肠道菌群可调控胎盘血管生成,影响胎儿生长

PNAS:母体肠道菌群可调控胎盘血管生成,影响胎儿生长

原创
来源:刘力燚
2025-07-31 16:40:23
7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研究首次明确母体肠道菌群通过调控胎盘胎儿区血管生成信号通路,影响宫内胎儿生长,为防治宫内生长受限(IUGR)提供了微生物靶向治疗的新方向

宫内生长受限(IUGR)指胎儿生长速率低于同孕龄遗传潜能,是全球重要健康挑战,高收入国家发生率 10%-15%,中低收入国家达 30%,会增加早产风险,还可能导致成年后多种疾病。IUGR 与胎盘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如胎盘血管阻力升高、氧化应激及营养转运异常。然而,IUGR 的环境诱因尚不明确,母体肠道菌群作为影响宿主生理的关键因素,其对胎盘发育及胎儿生长的作用尚未清晰界定,此前研究对孕期菌群变化及胎盘各 compartment 受菌群影响的机制探讨不足。因此,探究肠道菌群对胎盘血管生成及宫内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胎儿与胎盘生长差异,无菌小鼠在 E17.5 的胎儿重量较 CONV-R 小鼠显著降低 32%,而 E11.5 时胎儿重量无统计学差异。无菌小鼠 E11.5 的胎盘重量显著低于 CONV-R 小鼠,但 E17.5 时差异消失。移植 CONV-R 小鼠盲肠菌群的 CONV-D 小鼠,其胎儿及胎盘重量均恢复至接近 CONV-R 水平。

胎盘血管生成异常,无菌小鼠 E17.5 胎盘迷路区(LZ)的内皮细胞标志物 CD31 和间充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染色面积显著减少,提示血管密度降低。

E11.5 时,无菌小鼠胎盘胎儿区的促血管生成蛋白(VEGF-AVEGF-CFGF-2 等)水平升高,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VEGFR2)的磷酸化下游通路异常:磷酸化 p38-MAPK 增加,而磷酸化 ERK1/2 减少,表明血管生成信号传导受阻。

分子机制与菌群干预效果,单核 RNA 测序显示,无菌小鼠胎盘内皮细胞中与线粒体和核糖体相关的氧化应激基因表达上调,与人类 IUGR 的氧化应激特征相似。

CONV-D 小鼠的胎盘血管生成相关蛋白水平、信号通路活性及内皮细胞标志物染色均恢复正常,证实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

本研究证实母体肠道菌群是胎盘血管生成和胎儿宫内生长的关键调控因子。无菌状态导致胎盘胎儿区血管生成信号通路紊乱及氧化应激增强,最终引发胎儿生长受限,而菌群移植可逆转这些异常。这一发现为 IUGR 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提示靶向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改善胎儿发育结局的有效策略。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具体菌群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及关键菌群成员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Coskuna R, Changa Z L, Rodrígueza A M, et al. Effects of the gut microbiota on placental angiogenesis and intrauterine growth in gnotobiotic mic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5, 122(30): e2426341122. https://doi.org/10.1073/pnas.2426341122

 

  • 上一篇:暂无
  • 下一篇:大脑退化前,肠道先崩溃!Nature子刊揭示帕金森的“菌”变信号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