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饮食的“克星”?植物乳杆菌外囊泡对脂代谢的神奇调控
高脂饮食的“克星”?植物乳杆菌外囊泡对脂代谢的神奇调控
慢性高脂肪饮食(HFD)会严重破坏身体的脂质代谢,可能诱发肥胖、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出现。益生菌在调节脂质代谢相关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报道益生菌可以增强小鼠与脂质代谢相关的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肪酸合酶(FAS)和总胆汁酸(TBA)。它们促进胆汁酸排泄并激活AMPK信号通路,从而调节脂肪合成和氧化。
中国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探讨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外囊泡(LPEVs)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脂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研究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LPEVs,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表征。随后,通过高脂饮食建立肥胖小鼠模型,并用不同剂量的LPEVs进行干预,观察了小鼠体重、血脂水平、组织水平、肠道菌群结构、差异代谢物以及关键信号通路基因的变化。结果显示:显微镜观察发现LPEVs具双层膜,呈现圆形和椭圆形,平均粒径100nm;经过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体重增加,血脂变高,但给小鼠喂养LPEVs后,体重减轻,血脂也有所下降;LPEVs具有抗炎作用,植物乳酸杆菌产生细菌素等多种抗菌物质,降低血清中的DAO水平,上调回肠中紧密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从而减少小鼠体内炎症因子(如TNF-α和IL-1β)增强机体免疫力;LPEVs能显著下调肝脏中脂肪合成相关基因(如 PPAR-γ、SREBP-1c、FAS)的表达,上调脂肪氧化相关基因(如 Sirt1、AMPK、PPAR-α、CPT-1α)的表达,激活Sirt/AMP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脂肪生成并促进脂肪酸氧化,从而减少脂肪堆积。综上,LPEVs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代谢物,改善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和血脂异常。。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EVs)细胞外囊泡如何调控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质代谢途径的机制图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吴清平院士团队对益生菌与多种疾病中发现存在关联性,目前该团队已经成功筛选出多株专利菌株,如抗幽门螺杆菌的植物乳植杆菌LP1Z、降血糖菌株植物乳植杆菌84-3、缓解高血压菌株植物乳植杆菌61-2、抗皮肤老化功能的发酵粘液乳杆菌XJC60、促进睡眠的植物乳植杆菌L5等。该团队研究成果均有力证明了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特定益生菌菌株在多种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资料:Xu S,Yu C,Qin M,et al.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Extracellular Vesicles on Lipid Metabolism in Mice Fed a High‐fat Diet. Mol. Nutr. Food Res. 2025, e70183. https://doi.org/10.1002/mnfr.70183.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拯救化疗副作用!黑木耳隐藏技能:修复免疫、平衡菌群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