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这种蘑菇的人,得癌的风险降低45%!

常吃这种蘑菇的人,得癌的风险降低45%!

转载
来源:公众号-凤凰大健康
2024-09-04 17:27:49
52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吃什么防癌科学说了才可信,发表在Advances in Nutrition期刊上的研究显示:每天吃18克(约2个)蘑菇的人患癌症的风险低45%。

一个“癌”字三个“口”,吃错了容易让我们招惹上癌症,同样也能够帮我们预防癌症!

 

吃什么防癌科学说了才可信,发表在Advances in Nutrition期刊上的研究显示:每天吃18克(约2个)蘑菇的人患癌症的风险低45%。


那么问题来了,金针菇、香菇、平菇、鸡腿菇、猴头菇、杏鲍菇……究竟哪种蘑菇最防癌呢?

 

这种防癌物质,蘑菇中的含量是其它食物10倍

不管你爱不爱吃蘑菇,它都给了你食用的一个强有力的理由—防癌!

蘑菇不仅仅只是一种食材,它还是一种有“真菌良药”之称的独特的天然药物,也是一种能够预防多种癌症的食物。

蘑菇中含有的一种成分能够降低45%的患癌风险,而这种成分最高饮食来源就是蘑菇,它在蘑菇中的含量是其他食物的10倍。


发表在Advances in Nutrition上的大规模研究表明:在日常饮食中常吃蘑菇的人患癌症的风险较低——与不食用蘑菇的人相比,每天吃18克蘑菇的人患癌症的风险低45%。

图片2.png


而这个能让蘑菇发挥防癌作用的成分叫麦角硫因,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

麦角硫因作为天然的膳食抗氧化剂和抗炎活性的氨基酸,除了能够预防癌症外,它还具有延缓衰老和预防老年性痴呆、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甚至被认为是“长寿维生素”!

 

麦角硫因究竟能预防哪些癌症呢?

研究认为,蘑菇具有预防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肺癌的潜力。但如果说关联性最强,蘑菇的防癌效果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方面更强。


研究人员发现,提高蘑菇摄入量会降低复发性前列腺癌中的PSA水平(这是疾病复发的指标),有助于预防前列腺癌。

图片4.png


除了防癌外,常吃蘑菇还可以:

1 减缓皮肤老化,如细纹、皱褶、下垂等

麦角硫因除了防癌外,它在抗衰领域应用的更为广泛,能显著减缓皮肤老化的现象,如细纹、皱褶、下垂等。

有专利表明,麦角硫因与一些抗氧化剂共同使用时,有很好的协同美白和强化抗衰老作用。很多著名的品牌化妆品厂家均将麦角硫因作为其重要的美白抗衰成分。

2 预防老年性痴呆

在法国和意大利等国,人们饮食中的麦角硫因含量较高,因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较低。


2019年发表在《阿尔兹海默病杂志》上的研究发现,食用蘑菇较多的 60 岁及以上成年人,他们患轻度认知障碍的几率会更低。

图片5.png

但麦角硫因不能由人体产生,必须从食物中食用或作为补充剂食用。

而麦角硫因的最高饮食来源就是蘑菇!那究竟哪种蘑菇麦角硫因更高呢?

哪种蘑菇最防癌?


蘑菇作为麦角硫因最高饮食来源,哪种蘑菇种类中含量最高呢?

研究人员测试了常见的100多种含有麦角硫因能够防癌的蘑菇后,总结了含有麦角硫因量的前5种蘑菇:

含麦角硫因量前5种日常蘑菇

第一名:牛肝菌蘑菇(干)

第二名:榆黄菇(干)

第三名:金针菇(干)

第四名:榛蘑(干)

第五名:茶树菇(干)‍

除了这5种蘑菇(干),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吃一些鲜蘑菇,比如牡蛎菇、香菇、平菇、金针菇也都不错。


尤其是香菇,香菇含有香菇多糖是一种活性成分,在日本已被批准作为治疗胃癌的生物反应调节剂。

图片7.png

至于每天吃多少蘑菇比较好,研究推荐的是每天吃不少于18克蘑菇,但没规定最大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一般成人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生重),其中包括菌藻类,所以大家可以按这个标准来吃。

18克蘑菇大概多少呢?我们购买的超市包装类蘑菇大概100克-300克左右,所以18克也就一朵中型的蘑菇大小,大概是市售咖啡杯容量的1/8-1/4左右。

小凤Emma总结了日常蘑菇的挑选技巧:

1 平菇

选菌盖小的,直径5厘米左右最佳。菌盖太长或者裂开说明太老了,口感也差。

2 杏鲍菇  

选12-15厘米的,表面有光泽,呈乳白色,摸起来光滑且菌褶排列紧密的。

3 金针菇

挑菌盖半球形的,菌柄15厘米左右最好。金针菇菌柄一般上浅下深,如果颜色通体均匀鲜亮,很可能经过漂染或添加剂处理过。

4 香菇

宜选香气浓郁的,菌盖直径以3~6厘米为好。优质的新鲜香菇菌盖肥厚且向下卷、菌褶呈白色、干爽整齐。

5 口蘑

选直径不超过4厘米的,口蘑的大小决定了口蘑的成熟度,一般选择小的白色带点灰色的为最好。

图片8.png

  • 上一篇:食用菌副产物——具有潜在健康益处的食品候选材料
  • 下一篇:灵芝多糖的制备、结构、理化性质及应用研究进展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