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菇事里的成长
这一年已经过成为了历史,却注定是我人生当中多姿多彩的一个年头。8000多份的标本,长达262天的采集,20多人兢兢业业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的情景,会一直留在每一个曾经奋斗过人的心中。
如果人生真有关键词,那么这一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呢?我还是更愿意它是“成长”吧。从两个人的团队历经两年成长为20个人的团队;从一台冰箱成长为11台冰箱,还不包括两个大型的液氮罐;从寥寥的几十个菌种成长为6000多株的菌种;从迷茫的状态成长为另一种迷茫----之前是不知该做什么,如今是菌种太多,犹豫着该做什么。一切都在飞速地成长着,我和我的小伙伴们。
而这成长的路程上,这一年都印记着什么呢?
是都庞岭的险、冰凉刺骨的河水,还是无法从已经停止的车辆的驾驶座上挪下来的疲惫?是大明山的冷、金花茶的溯行小溪,还是弄岗保护区里兜兜转转随着暮色降临心中渐渐绝望的迷路?抑或是天山的壮阔、哈巴河疯了一样的蚊子,或者是那一天约好了早上七点半起床分离却无论如何不能从床上爬起来的精疲力竭?又或者是在铜钹岭为了能够获得一个进入的机会与管理局的领导恳切言谈,而对方却抱以不断地质疑与否定,在坚持不懈地陈词后获得了一个提供证据的机会以至于放下电话后痛哭失声的激动?
然而更多的,都是成长的美好回忆。
想起在铜钹岭的半路上的一对老夫妇。我们为了引开老人的注意以便采集他们屋门口斜对面的一棵树上长着的一个硫磺菌,不停地跟老人们攀谈。想来他们应该是欣喜地见到几个与他们的孙辈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宛如见到了自己的孙辈般开怀,更丝毫没有发现我们的居心叵测。
在弄岗管理局的唐华兴主任,热情洋溢地向我们介绍了弄岗的情况,才让我们开始了解到许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多个的保护站,而不是都象鼎湖山那样仅仅有一个保护站,也大大拓展了我们往后在许多保护区的行走的范围。
还有在福建的君子峰,那位对我的山路驾驶技术赞赏有加的林业局的梁司机,其实在九曲十八弯的福建西北的绵延山道上轻易就能够把我甩掉。
记得那一次在湖南永州搭载着管理局的局长经过狭小的山路,路上有一台正在装载毛竹的货车,一个工人直接将胳膊粗的毛竹丢上货车,但是由于用力过猛,那竹子没有乖乖地躺到它应该呆的位置上,却滚落下来,差点插进了我飞速行驶的后轮里,几乎酿成大祸,停车之后才听他们说那是一个精神有些障碍的小伙子。
在广西的七天里,天天下雨,每天从山上下来,鞋子都是透湿的,而且因为要赶赴下一个地点,我们还得要走几十上百公里,所以大家不得不把鞋子都脱了,我那几天都在打赤脚开车,幸而也没有触犯交通规则。有一天晚上到达目的地已经七八点钟,饿坏了的四个人趿拉着湿鞋子跑进饭店,服务员和食客们一面善意地提醒我们鞋带松了,一面好奇地打量我们这些蓬头垢面的人。晚上的鞋子泡进酒店的洗水盆,直接有小半盆的泥土,十分壮观。
内蒙古的阿尔山原来是一座美丽的边陲小城,之前我一无所知。连续几天在平地的采集,我们把原始森林及次生林都采集完了,向导们却没有带我们上山的意思。这一天的下午,我跟志勇在山脚下想寻找上山的道路,但是经历了各种尝试都失败了,因为看起来最近的路,在各种不易地到达了山脚下后,却发现有一大片无法穿越的沼泽。第二天当五岔沟林业局的小伙子们开着一辆四轮摩托车带我们上山去采集的时候,我们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原来利用摩托车就可以绕远路上山。于是在我的采集生涯中又多了一项:乘坐四轮摩托车采种。
在阿尔山的日子,也是对野生菌资源最有感觉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提着篮子上山采集,每个人对于野生菌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位长年在山上的张老师更是精通于菌类的俗称和学名之间转换,他带我们去的地方我们还找到了之前未被发现的北虫草。这也令我在思考如果能够把全国的野生菌的俗名与真实的学名进行归纳总结,对于食用菌的发展及国计民生是否也会有着切实的好处?阿尔山的高主席的渊博学识与高超的协调工作,以及他对于阿尔山食用菌事业的孜孜以求,还有如人大主席、林业局各领导职员们的热情待客,就象阿尔山美丽的景色一样,成为成长当中难以忘怀的风景。
新疆的贾老师全程地陪伴着我们的采集,也令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在新疆工作的不易。地广人稀是北疆的真实写照,每一个地点之间相隔个五百公里是稀松寻常的,而且到处都是荷枪实弹、严阵以待的特警们,甚至我们有一次中间换了一个司机竟然被警车追上来逼停了,感觉是如果不马上停车,冲锋枪的子弹就会射向我们的样子。新疆农科院的魏老师的祖辈是我的老乡,在新疆出生与长大,早就把几千公里外的新疆当作了自己的故乡,还有象刘书记,以及其他的科研同行,都是或跟着父辈一直在新疆建设家园,或追随自己的另一半,远离故土,投身于新疆的事业之中。他们对于新疆、对于自己热爱的事业的感情都令人肃然起敬,也是我成长过程中的楷模。
这一年我的驾驶技术成长不一般。我开过南方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也开过坑坑洼洼的泥路。许多保护区的路都需要蹚过小溪或者小河,我从不知道原来车子都可以水陆两用。在新疆由于修路,不在道路上行走,却在大片的原野上行驶;在哈巴河车子竟然可以行驶在疏密有致的白桦林里,宛如电影中的画面;更狠的是中哈边境上,车子在高山草原上随意而行,紧紧跟随着哈萨克族同胞的车子,感觉他的车子倾斜度能够超过45度的样子,幸好没有翻车,过后还赢得了哈萨克师傅的赞美。最冏的是在内蒙古阿尔山的近郊,采集的路都是湿的泥浆路,两天竟然开坏了两台小车,最关键的原因也许是车子本身比较旧,但是泥浆大量地灌注到车轮的轴芯里及泥浆路的阻力太大导致转向轴直接被拧断,也是前所未有之事。
这一年团队的成长不一般。虽然有水土不服的,拉肚子的,被蜱虫咬伤的,感冒发烧的,但轻伤不下火线,无法掩饰的疲惫面容下,九零后的小伙子、小姑娘们用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尽职尽责的态度向我们昭告了我们的新生一代的坚韧、勤劳与勇敢。看着他们从刚从校门离开的青涩到对于工作的渐渐游刃有余,正能量涌动在每个年轻人的心中,是作为一名老师多么开心的事情。
还有那鼎湖山石缝里出乎意料被发现的蝉花,大青山冬天萌发的灵芝,金花茶随处可见的雪白银耳,都庞岭竹林中大片的羊肚菌有着与生境完全相同的颜色,游客根本不会在意,黄桑保护区里竟然一口气采到几十株虫草,甚至有颜色如同水泥一样的超长虫草;君子峰的鲜艳欲滴的牛舌菌,闽江源那色泽金黄诱人的鳞伞。。。这些成长当中大自然因为我们爬山涉水、攀岩上树、栉风沐雨、旅途困顿而赋予我们的珍贵礼物,也必将成为深入研究的素材,成为食用菌研究中的宝贵财富。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我们的成长的脚步依然在前进,远方依然有我们的追求与梦想。而如何保存好我们的收获,让它们真正成为有用之材,也让我们大家成长为行业的有用之才,都是我们下一步成长的关键。
胡惠萍,作于2016年1月15日
上一篇:每天吃点蘑菇,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下一篇:菇瘦秘诀——揭秘食用菌的减肥魔力,让你边吃边瘦!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 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