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菇多糖:潜在护肝小能手

鸡腿菇多糖:潜在护肝小能手

原创
来源:王泽霖
2024-10-17 15:51:38
24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鸡腿菇多糖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肝脏代谢,从而减轻酒精性肝损伤

酒精性肝病(ALD)是指急性或慢性酒精滥用引起的肝脏损害。ALD通常由过量饮酒引起,主要包括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细胞坏死甚至肝衰竭,据统计,我国人群过度饮酒率(AUD)约为5% - 7.5%,酒精性肝病为中度流行水平,ALD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ALD的治疗方案有限,且大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肠胃不适、偏头痛等。因此,从食物资源中挖掘具有生物活性作用的天然产物对预防酒精性肝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天然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特别是真菌多糖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免疫调节、保肝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鸡腿菇是一种野生食用菌,因其形如鸡腿(图1),肉质似鸡丝而得名,被誉为“菌中新秀”,其不仅肉质细嫩、口味鲜美,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有许多营养物质,包括多糖、脂肪酸、生育酚、有机酸、酚酸、抗坏血酸和类胡萝卜素等。鸡腿菇多糖Coprinus comatus polysaccharide, CCP)已被研究证实具有显著的护肝作用[1]


图片3.jpg  

图1 享誉“菌中新秀”美称的鸡腿菇


目前,研究人员对CCP的结构、类益生元作用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探索。然而,CCP在肝组织中的代谢谱还不清楚;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多糖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有重要影响,肝脏与肠道之间存在肠-肝轴,肠道菌群在肝脏损伤机制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山东中医药大学韩春超教授团队将肠道菌群作为治疗ALD的潜在靶点,探索CCP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护肝药物提供实验依据[1](图2)。

图片4.png

图2 鸡腿菇多糖(CCP)相关成果发表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探究CCP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

如图3所示,与对照组相比,ALD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和TG水平分别升高41.98%、71.80%和181.94%,提示酒精可显著升高小鼠血清中ALT、AST和TG水平(P <0.05)。与ALD组相比,CCP组ALT、AST和TG水平分别下降了39.94%、60.19%和139.63%,表明CCP对ALD有一定的缓解作用(P <0.05)。

图片5.png

图3 CCP对血清代谢产物的影响


将代谢物映射到KEGG代谢通路进行注释和富集分析。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与整个背景相比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或信号转导通路或信号差异代谢物。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相同的代谢物通路包括嘌呤代谢、嘧啶代谢、亚油酸代谢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泛酸盐和辅酶a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和ABC转运蛋白。分析差异代谢物通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图4所示,可见CCP可能通过影响上述途径发挥肝脏保护作用。这些发现表明酒精会干扰机体代谢,而这种干扰可通过CCP治疗逆转。

图片6.png

图4 代谢途径示意图


肠道菌群参与机体的不同代谢过程,如通过参与胆汁酸代谢过程影响“肠肝循环”。因此,肝脏与肠道密切相关,ALD的发病与肠道菌群失调密不可分。过量饮酒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起内毒素大量分泌,诱发内毒素血症,最终导致肝脏损害。研究证实,ALD患者的有害菌如产气荚膜梭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增加,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减少[2]。在该研究中(如图5所示),ALD组小鼠出现了相同的结果,说明ALD小鼠发生了肠道菌群失调。但CCP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肠道菌群失调。CCP可以促进ALD小鼠肠道中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是肠道中主要的益生菌,可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有效缓解代谢性疾病。SCFAs在维持脂质稳态和减轻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该研究中,CCP显著增加了ALD小鼠肠道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表明CCP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加有益菌群数量等方式缓解小鼠酒精性肝损伤。上述结果提示CCP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发挥改善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图片7.png

图5 CCP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肠道微生物群数量的影响

A:产气荚膜梭菌;B:肠杆菌科;C:肠球菌;D:乳酸菌;E:双歧杆菌


综上所述,CCP可显著降低血清中AST、ALT和TG的水平,表明CCP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这项研究揭示了CCP缓解ALD的作用机制具有多条代谢途径共同调控的特点。此外,CCP可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增殖,CCP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肝脏代谢,从而减轻酒精性肝损伤。这些发现可为深入研究CCP改善酒精性肝损伤提供依据,有望将其开发成保肝护肝的天然药物。



参考文献:

[1] Yu, J., Sun, J., Sun, M., Li, W., Qi, D., Zhang, Y., & Han, C. (2024).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Coprinus comatus polysaccharide on acute alcoholic liver injury in mice, the metabolomics and gut microbiota investigation.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13(1), 401-413.

DOI:10.26599/FSHW.2022.9250034.


[2] Chen, P., Torralba, M., Tan, J., Embree, M., Zengler, K., Stärkel, P., ... & Schnabl, B. (2015). Supplementation of saturated long-chain fatty acids maintains intestinal eubiosis and reduces ethanol-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ice. Gastroenterology, 148(1), 203-214.

DOI:10.1053/j.gastro.2014.09.014.

  • 上一篇:食用菌采后因子在食用菌采后保鲜中的重要作用
  • 下一篇:膳食纤维:增强免疫力,守护胃肠与呼吸健康的“天然卫士”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