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作为鲜味调味品“火出圈”
食用菌作为鲜味调味品“火出圈”
随着大家对健康的关注日益提高,人们对于调味品的需求逐渐不满足于基本的调味功能,而是追求更为健康、多元和个性化的选择。根据艾媒咨询的《2024年中国调味食品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超九成调味食品消费者关注配料表或营养成分表。日常我们会在烹饪过程中添加少许鸡精增加菜肴的鲜味,然而从营养学和食品科学的角度来看,鸡精主要成分氨基酸和食盐,含有高钠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还可能含有一定的食品添加剂。因此有松茸或其他复配食用菌研制成的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的食用菌调味品出现替代鸡精的使用,例如被称为调味品黑马的“松鲜鲜”。那么为什么食用菌具有独特的鲜味?
氨基酸作为增味剂应用的主要有下列种类: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等。食用菌中氨基酸含量丰富,香菇、蘑菇、平菇、金针菇、凤尾菇、银耳、黑木耳、猴头菇等常见食用菌的氨基酸总量平均在6%~21%之间。食用菌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并且含量比较高,其中谷氨酸含量是最高的,其次是天门冬氨酸含量较高,二者都是重要的鲜味物质[1]。
表1 常见食用菌中天冬氨酸、谷氨酸和总氨基酸质量比[2]
食用菌中除鲜味氨基酸外,还有高含量的核苷酸类鲜味物质,具有鲜味的核苷酸类有肌苷酸(IMP)、鸟苷酸(GMP)、胞苷酸(OMP)、尿苷酸(UMP)、黄苷酸(XMP)。5'-GMP、5'-IMP和5'-UMP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三种单核苷酸,具有强烈的呈味作用,5'-IMP在水溶液中只要有0.012%~0.025%的量存在就有呈味作用,而5'-GMP呈味效果甚至比5'-IMP更强。此外,大多数食用菌表现出鲜甜的口感,这与其中的鲜味肽和甜味肽有一定关系。食用菌不同部位的呈味肽含量也不相同,对于大多数食用菌来说,呈味肽在菌盖中的含量大于菌杆中[3]。
食用菌的鲜味物质不仅可以增鲜,还可以增强食物的适口性、调节甜味、增强咸味、抑制酸味和苦味,其补充咸味和增强咸味感知的能力可有效替换食品中氯化钠,缓解高钠摄入引发的健康问题[4]。
食用菌调味品的保健化、营养化、功能化,是一场对传统饮食习惯和饮食观念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如何将食用菌中鲜味物质尽可能多地提取出来,还需要持续探索更高效的酶解工艺,从而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
参考文献:
[1] Esmeralda R, Antonio J R, Rubén D, et al.Edible Mushrooms as a Natural Source of Food Ingredient/Additive Replacer[J].Foods,2021,10(11):2687-2687.
[2] 律诗,代晹鑫,刘野,等.食用菌鲜味强度评价及鲜味氨基酸和核苷酸提取工艺优化[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22,40(01):100-108.
[3] WANG J B, LI W,LI Z P, et al.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taste components in portobello mushroom[J].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8,83(6):1542-1551.
[4] PINTADO T, DELGADO-PANDO G.Towards more sustainable meat products:extenders as way of reducing meat content[J].Foods,2020,9(8):1044.
上一篇:世界破破烂烂 平菇缝缝补补
下一篇:丝状真菌助力高效降解甜菜渣木质纤维素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