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藏着“消炎密码”?科学家发现9种神奇小肽,或成天然抗炎新选择!
猴头菇藏着“消炎密码”?科学家发现9种神奇小肽,或成天然抗炎新选择!
最近,泰国清迈大学联合多国科学家团队在《Applied Food Research》期刊上发表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从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中,找到了9种具有抗炎活性的小肽分子。这些肽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的产生,未来可能成为替代传统消炎药的自然选择。研究由泰国清迈大学主导,联合新西兰梅西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完成。团队创新性地采用“脉冲电场辅助提取技术”,显著提高了猴头菇蛋白的提取效率,这一突破性发现为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思路[1]。
1. 猴头菇里的“蛋白质宝藏”
猴头菇不仅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达21%[1](来自泰国清迈的暹罗有机蘑菇农场),是素食者的优质蛋白来源。但传统方法提取蛋白效率低,科学家就用上了“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技术——就像给蘑菇细胞“电击开孔”(注:PEF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来提高蛋白质提取产量,还可以通过暴露蛋白质结构显著提高蛋白消化率),蛋白提取率直接提高42.44%(图1)!电镜图对比显示,处理后的猴头菇细胞表面布满小孔(图2白色箭头),蛋白更容易释放出来。
图 1 从PEF 辅助提取中获得的总可溶性蛋白质
图 2 电镜下的PEF处理前(左)和处理后(右)猴头菇细胞壁的微观结构
2. 抗炎肽的“诞生记”
提取的蛋白经过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后,变成小肽段。实验发现,这些肽段能让炎症细胞(RAW 264.7巨噬细胞)的“暴躁信号”——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减少30%以上(图2)!尤其是“胃酶+胰酶”双消化的肽段效果最强。
图 3 未水解、胃蛋白酶水解和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水解样品对 RAW 264.7 巨噬细胞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一氧化氮 (左) 和白细胞介素 6 (右) 水平的影响。
3. 分馏肽的抗炎效果:精准打击炎症因子
科学家进一步将猴头菇蛋白水解物按分子量大小分馏成4组(>10 kDa、5-10 kDa、3-5 kDa、<3 kDa),结果发现:
■ >10kDa的大分子肽段表现最出色:
在200 μg/mL浓度下,能使炎症细胞产生的NO减少34.85 %,IL-6降低46.11 %(图3),说明"大个子"肽段抗炎能力更强!
■ 其他分子量肽段也有贡献:
5-10 kDa的肽段在100 μg/mL时开始显效,而<3 kDa的小肽需要更高浓度才有效果。
图 4 通过膜超滤获得的不同肽组分(>10 kDa、5–10 kDa、3–5 kDa 和 <3 kDa)对 RAW 264.7 巨噬细胞中LPS刺激的NO(左)和IL-6(右)水平的影响。
4. 小肽的“身份揭秘”
科学家用超滤和色谱技术分离出9种关键肽段,它们的共同点是富含疏水氨基酸(尤其是亮氨酸)。比如“LLLFRNKN”“LYLLFGV”这些名字古怪的序列(图4),就像“消炎密码”,能阻断炎症信号通路。疏水性越强,抗炎效果越强!
图 5 源自H. erinaceus蛋白水解物的肽序列
5. 未来展望
虽然结果喜人,但研究还在实验室阶段。下一步需验证这些肽在人体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或许不久的将来,猴头菇肽会被添加到功能性食品或药物中,帮我们对抗慢性炎症!
[1] Silva B, Sringarm K, Potikanond S, et al. Unveiling anti-inflammatory peptides from Lion’s Mane mushroom (Hericium erinaceus): Preparation, bioactivity assessment, and peptides identification[J]. Applied Food Research, 2025, 5(2): 101167.
上一篇:食药用菌菌株选购避坑指南
下一篇:美味亦有险,蘑菇未必全可餐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