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菇可以疗伤
如果菇可以疗伤
在传统精神病学治疗路径饱受质疑的今天,源自自然界的分子再度走入科学舞台,唤起人类对“身心联结”与“意识疗愈”的重新思考。裸盖菇素(Psilocybin)这一源于迷幻蘑菇的化合物,正在以科学证据重塑其曾被污名化的身份,从“迷幻毒品”逐步转变为“深层疗愈因子”,成为当代神经科学和精神健康领域最受关注的候选药物之一。今年,一篇题为《Unveiling the Psychedelic Journey: An Appraisal of Psilocybin as a Profound Antidepressant Therapy》的文章发表在《Molecular Biotechnology》期刊中,为我们系统梳理了裸盖菇素作为抗抑郁治疗手段的科学依据、机制路径与临床挑战。
裸盖菇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多种迷幻蘑菇中的色胺类化合物,口服进入体内后迅速脱去磷酸基,转化为其活性形式裸盖菇素醇(Psilocin),后者可穿越血脑屏障,与大脑中多种5-羟色胺(5-HT)受体结合,尤其是5-HT₂A 受体,进而调节神经网络连接、意识结构与情绪状态。其作用方式不仅限于提升情绪,更展现出对“情绪模式重构”的深层重塑能力。裸盖菇素对神经突触的介入、对脑功能网络重构的促进,与传统SSRI类抗抑郁药相比,表现出起效更快、缓解更全面、干预更深层的优势,也因此被称为“重启大脑”的潜在分子(图1)。
图1. 盖菇素从蘑菇中提取、在人体内代谢转化为裸盖菇素醇后,与神经突触中5-HT受体相互作用的路径。
图片来源: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117395/
在神经化学层面,裸盖菇素可增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调节谷氨酸释放,增强神经突触形成与突触可塑性,特别是在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区等情绪调控核心区域,其调节作用尤为明显。这一作用模式不仅有助于快速缓解情绪低落、认知迟缓等典型抑郁症状,也可能恢复个体对外界刺激的积极响应,修复社会互动中的情绪功能障碍。此外,裸盖菇素还表现出调节炎症因子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免疫作用,提示其可能同时通过抗炎机制介入抑郁病程。
尽管作用机制日益清晰,但裸盖菇素的临床转化仍面临重要挑战。首先,其迷幻效应不可忽视,常引起意识状态深度变化与感知扭曲,需在安全环境与专业引导下施用,这对治疗设置提出更高要求。其次,个体反应差异大,其疗效受剂量、使用频率、心理背景及环境设定等多重因素影响,临床标准化路径尚待明确。再者,其合法性问题在多数国家尚未完全放开,法规层面的障碍仍限制了更大规模的研究与临床推进。
裸盖菇素的抗抑郁潜力在短期内展现出显著疗效,尤其在对传统药物抵抗的抑郁症患者中表现出突破性进展。但要真正实现从“迷幻走向主流”,还需多学科交叉合作,从神经科学、心理学、伦理学与社会法规等层面协同推进。裸盖菇素不仅是一个化合物,更可能是一种跨越生理、心理与社会层面整合治疗理念的象征,其带来的不只是药物革新,更是人类对“意识医学”重新想象的开端。
文献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117395/
上一篇:猴头菇蛋白提取大突破:pH+超声波联手,打造高活性功能蛋白!
下一篇:羊肚菌多糖改善高脂饮食小鼠肝脏脂质代谢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