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疫苗新希望:突变引导设计助力广泛中和抗体的高效诱导
HIV疫苗新希望:突变引导设计助力广泛中和抗体的高效诱导
尽管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至今尚无有效的HIV疫苗问世。目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疫苗设计方法。这一策略通过设计序列免疫原诱导关键性抗体突变,为HIV广泛中和抗体(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bnAbs)的高效产生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Cell Host & Microbe》期刊上。
HIV感染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使得传统疫苗设计难以诱导有效的bnAb。尽管部分HIV感染者能够在多年后自然产生bnAbs,但这一过程极为罕见,且依赖抗体B细胞受体的多次突变。如何在疫苗接种中有效诱导这些罕见突变一直是HIV疫苗研发的核心挑战。
研究团队通过ARMADiLLO程序模拟体细胞超突变,确定了DH270克隆系中的关键低概率突变。他们设计了一种增强免疫原,通过将bnAb前体基因敲入小鼠中进行免疫,成功诱导产生了具有关键低概率突变的bnAbs。此外,研究发现,采用核苷修饰的mRNA编码HIV-1包膜三聚体作为免疫原,能更有效地筛选出与关键包膜糖苷直接相互作用所必需的罕见突变。
实验步骤
1.设计增强免疫原
设计能够选择性地激活和扩展且低概率突变的HIV-1 bnAb B细胞系的增强免疫原。
2.基因敲入小鼠模型
将bnAb前体基因敲入小鼠模型。
3.免疫接种
进行免疫接种以诱导bnAbs的产生。
4.识别关键低概率突变
利用ARMADiLLO程序估算抗体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发生突变的概率,并识别DH270克隆系中的关键低概率突变。
5.监测突变积累
通过监测免疫接种后小鼠体内抗体突变的积累情况,评估疫苗诱导的B细胞成熟过程中关键突变的产生与获取。
6.评估免疫原选择性
评估不同免疫原在选择关键糖苷接触低概率突变方面的能力。
7.中和能力测试
对免疫接种后产生的抗体进行中和能力测试,以确定它们对HIV-1的中和活性。
8.结构分析
使用冷冻电镜技术确定抗体片段与HIV-1 Env三聚体结合的结构,以揭示bnAbs的识别机制。
9.mRNA-LNP免疫原的制备与评估
制备核苷修饰的mRNA-LNP免疫原,并评估其在诱导关键低概率突变方面的效率。
10.数据分析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免疫接种方案的有效性,并比较不同免疫原的效果。
图1:突变导向的疫苗设计步骤[1]
关键发现
1.少量关键突变实现广泛中和活性
研究发现,四个关键突变(G57R、R98T、S27Y和L48Y)是抗体中和活性的核心。这些突变能够显著提升抗体对HIV V3糖基表位的结合能力,并具备较强的广泛中和特性。
2.mRNA疫苗的优越性
与传统蛋白疫苗相比,mRNA疫苗在诱导关键突变(如S27Y和L48Y)上的效率显著提高。这为解决以往蛋白疫苗在选择性突变诱导上的局限性提供了新路径。
3.有效选择bnAbs
通过精准设计的初始和增强免疫原,实验首次在小鼠模型中实现了bnAbs的稳定诱导,且抗体中和谱接近于HIV感染者体内产生的天然bnAbs。
总结
尽管这项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实现bnAbs的高效诱导仍面临诸多挑战。但相信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与改善,突变引导疫苗设计有望推动HIV疫苗研发迈向成功。
参考文献:
[1]Wiehe K ,Saunders O K ,Stalls V , et al.Mutation-guided vaccine design: A process for developing boosting immunogens for HIV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y induction.[J].Cell host & microbe,2024,32(5):693-709.e7.
上一篇:一般分子检测可检测到的诺如病毒约50%不具有感染性
下一篇: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食品污染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