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起源:真相到底是什么?

新冠病毒起源:真相到底是什么?

原创
来源:高珺珊
2025-03-28 08:51:13
7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新冠病毒的动物起源争议至今尚未平息,科学家陆续发现了其可结合多种ACE2受体(如貂、穿山甲),这意味着中间宿主可能在进化中起到了跳板作用。类似地,禽流感H5N1也是通过水禽——家禽——人的链条进行传播。

新冠病毒的动物起源争议至今尚未平息,科学家陆续发现了其可结合多种ACE2受体(如貂、穿山甲),这意味着中间宿主可能在进化中起到了跳板作用3。类似地,禽流感H5N1也是通过水禽——家禽——人的链条进行传播。

受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关键在于其表面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例如,新冠病毒通过刺突蛋白,也就是S蛋白,结合人类ACE2受体,而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广州国家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等单位发表在《Cell》的最新研究发现蝙蝠冠状病毒同样具备精准识别ACE2受体的能力,且宿主范围更广(猪、貂、猫等)。宿主细胞内的某些蛋白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帮手。例如,华中农业大学团队发现宿主因子γ-谷氨酰羧化酶通过羧化修饰HA蛋白,促进禽流感病毒与哺乳动物受体的结合,导致感染的发生。

病毒的跨物种传播

气候变化和生态破坏是病毒跨物种传播的重要推手(图1)。研究指出,全球变暖导致野生动物迁徙模式改变,蝙蝠等自然宿主的栖息地与人类活动区域重叠度增加。例如,东南亚热带雨林砍伐使携带病毒的蝙蝠更频繁接触家畜和人类,大幅提升溢出风险。此外,中间宿主在病毒适应性进化中起关键作用。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穿山甲或水貂等动物积累关键突变,而蝙蝠冠状病毒甚至可能绕过中间宿主直接实现人传人。例如,禽流感病毒在猪体内重组,获得了跨物种传播能力,因此家畜在病毒进化中的具有重要得地位。

1 预计2070年哺乳动物物种间发生的新病毒跨物种传播事件数量[1]

全球监测网络的构建

目前,复旦大学团队建立的跨物种病毒数据库已收录125种脊椎动物病毒基因组,结合生态分布与进化动力学分析,可识别潜在高风险病毒。同时也要提高野生动物与家畜监测,世界卫生组织将蝙蝠冠状病毒同源病毒列入大流行预防名单,并强调需加强对蝙蝠、啮齿类及经济动物(如貂、猪)病毒筛查。对于病毒来说,监测是发现病毒,认知病毒的重要基础。

世卫组织建议将减少野生动物贸易、避免接触蝙蝠栖息地、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等措施,可降低病毒溢出风险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常态化管理。

参考文献:

[1]Carlson, C.J., Albery, G.F., Merow, C. et al. Climate change increases cross-species viral transmission risk. Nature.2022, 607, 555–562.

[2] Chen J, Zhang W, Li Y, Liu C, Dong T, Chen H, Wu C, Su J, Li B, Zhang W, Hu B, Jia J, Ma CB, Zhu Y, He X, Li A, Pan K, Lin H, Guo Z, Li C, Zhang L, Yan H, Zhou P, Peng W, Shi ZL. Bat-infecting merbecovirus HKU5-CoV lineage 2 can use human ACE2 as a cell entry receptor. Cell. 2025, 12:S0092-8674(25)00144-8.

 

  • 上一篇:猫艾滋病病毒检出率飙升, 从基础认知到科学防控
  • 下一篇:限时进食或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新研究揭示关键机制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