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城市水体中不同微塑料上的微生物特征
沿海城市水体中不同微塑料上的微生物特征
摘要:本研究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沿海城市水体(水库与海湾),探究了不同塑料中微生物群落及其胞外聚合物的分泌特征。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加剧,微塑料(MPs)已是广泛存在于多种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水库及海湾等)中的环境污染物,并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在城市水生生态系统中,微塑料作为微生物群落定殖的载体,会形成塑料际(plastisphere)这一独特的生态位。然而,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与微塑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了本研究选取五种常见微塑料(TM、PS、PE、PP和PVC),在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沿海城市水域样点(水库与海湾)进行实验,探讨了不同塑料际中的微生物群体及其EPS分泌行为。
主要结果:
水库的水体以Pseudomonas、Litorilinea等为主,而MPs上以Aggregatilinea和Fimbriiglobus为优势属。此外,菌属表现出MP偏好,Sphingomonas和Sphingobium在TM材料上较为优势,Phenylobacterium偏好于PS、PP和PE,PVC上携带一批早期演替类群(如Dechloromonas、Hydrogenophaga等)。在海湾中,Acidovorax、Flavitalea等菌属为主导,而Novosphingobium在不同MPs的都有出现。
图1.不同水生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与水库相比,海湾中EPS浓度更高,尤其是腐殖酸。在水库中,TM上的EPS分泌量最高,在PS上最少。PS和PP上的蛋白质分泌较弱;TM与PE上的多糖分泌较为稳定。在海湾中,PP与PE上的EPS浓度最高,PS上的EPS分泌仍较低。水库中的TM和PVC上,蛋白质/多糖比值较高;在海湾,该比值在PVC上最高达到1.5。而微生物群落结构是MPs上EPS分泌的主要驱动因素(27.3%)。在所有菌门中,Acidobacteria、Nitrospirae和Planctomycetes是主要贡献者。
图2.MPs表面的EPS在水生环境中的动态变化
微生物对不同MP表现出明显的底物特异性:与多糖相关的类群倾向定殖于TM;腐殖酸相关的系统发育关系更为广泛,每种MP上的相关菌属超过10个;而蛋白质相关的微生物类群系统发育范围较窄,每种MP上的相关菌属少于10个
对于蛋白质合成,水库中以参与嘌呤代谢并调节蛋白转运的xapD主导,海湾中以参与谷氨酰胺合成的glnA主导。此外,海湾中多个氨基酸合成相关基因均上调,促进蛋白前体生成。对于多糖合成,glmS和eno在海湾中显著上调,分别与脂多糖合成和糖酵解密切相关。对于群体感应,海湾中参与代谢调控的trpE和负责二肽转运的ddpD上调,尤其在PP上。而水库中的liv操纵子表达更高,反映细菌在营养贫乏环境中加强了自我调节。
图3.蛋白质生物合成、多糖生物合成和群体感应相关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
主要结论:本研究系统探讨了微生物-EPS-MPs的互作关系,进一步揭示了MPs的生态学影响机制。特定菌属(Robiginitialea和Fimbriiglobus)为影响不同MPs上EPS组成的关键微生物。在水库中,蛋白质生物合成相关的主要基因为 xapD,在海湾则为 glnA;多糖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海湾以glmS和eno占主导。在水质较高的水库中,MP类型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更显著,PVC为微生物提供了独特的塑料际;而在选择压力较大的海湾中,则诱导了更为剧烈的EPS分泌,尤其是蛋白质的积累。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est.5c03796#.
上一篇:哈尔滨干香肠中乳酸菌的益生菌特性:与发酵乳制品益生菌的体外比较
下一篇:利用人工智能挖掘未表征噬菌体的“暗物质”中抗菌内溶素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