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细菌共生关系克服口服生物药消化道降解难题!
噬菌体-细菌共生关系克服口服生物药消化道降解难题!
由于上消化道的酸性环境和蛋白酶降解作用,蛋白质类药物(如抗体、多肽激素)无法有效递送至肠道靶点;而现有基于工程菌的策略又受限于肠道共生菌的竞争排斥,难以实现长效定植与持续给药。研究者注意到噬菌体在肠道中的独特优势——它们天然靶向共生菌(如大肠杆菌),数量庞大(占肠道病毒组的90%),且纵向研究证实其可稳定定植超过一年(如crAssphage)。因此,
Zachary R. Baker所在团队提出创新设想:改造烈性噬菌体作为“微型生物工厂”,通过感染宿主菌在肠道原位表达并释放治疗性蛋白,从而突破传统口服递送的限制,为慢性肠道疾病(如结肠炎、肥胖)提供长效治疗方案。
该团队通过改造烈性噬菌体T4,使其感染肠道共生大肠杆菌后持续表达并释放治疗性蛋白,实现单次口服给药即可在哺乳动物肠道内长效生产药物。研究者优化了噬菌体启动子(gp22),证实其能在体外和小鼠肠道黏膜高效表达蛋白(如荧光报告蛋白sfGFP),并成功应用于两种疾病模型(图1和图2):(1)结肠炎治疗:表达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 B1a),显著降低炎症标志物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活性(P = 0.0004);(2)肥胖干预:表达模拟厌食肽α-MSH的ClpB蛋白,减少高脂饮食小鼠的体重增长(P < 0.05)和食物摄入。该技术克服了口服生物药的上消化道降解难题,利用噬菌体-细菌共生关系实现持续给药,为肠道靶向治疗提供了新平台。
图1通过Serpin的产生减少DSS诱导的结肠炎
图2 T4::clpB降低摄食量和体重增加的疗效
未来展望:(1)利用噬菌体鸡尾酒疗法或改造广宿主谱噬菌体(如ΦCrAss001靶向拟杆菌),覆盖更多肠道共生菌;(2)开发可控表达开关(如温度/化学诱导启动子),实现按需释放蛋白;引入分泌信号肽,促进蛋白跨膜转运至肠腔(而非仅依赖裂解释放);(3)临床转化方向:慢性病治疗:单次口服长效生产蛋白药物(如胰岛素类似物、抗TNFα抗体片段);肠道局部递送:治疗炎症性肠病(IBD)、代谢综合征等(避免全身副作用);(4)解析噬菌体-细菌-宿主三方互作(如CD24-Siglec抗炎轴如何被激活);评估工程噬菌体对肠道病毒组稳态的影响。
该技术虽开辟了原位生物药生产的新路径,但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跨越需解决三大核心问题:特异性、安全性与稳定性。
文献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5-02570-7
上一篇:Science | 免疫系统的“变形金刚”:一个会“倒立”的酶,如何帮我们抵御病毒入侵?
下一篇:Science | 给野生吸血蝙蝠打疫苗?科学家巧妙方法完美解决!或能控制大部分传染病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