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吃太多,小心“喂饱”了肠道里的坏细菌!

蛋白吃太多,小心“喂饱”了肠道里的坏细菌!

原创
来源:魏祖晨
2025-07-25 08:47:07
55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在抗生素泛滥、耐药菌频发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明白一个事实:决定我们是否“感染发病”的,可能不是病原体本身,而是我们体内的“生态系统”。近期,一项聚焦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感染的新研究,揭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现象:高蛋白饮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我们体内微生物对致病菌的天然抵抗力!

肠道护卫军对抗沙门氏菌,却被氨基酸打了个措手不及?

我们的肠道菌群,常年在一线保卫我们,防止有害病菌入侵,靠的是——定植抗性(colonization resistance)。传统观点认为,它们通过两种方式阻止病菌扩散:1.和病菌抢吃的(营养竞争);2.分泌有害代谢物(如SCFA短链脂肪酸)直接抑菌。可这次研究发现,营养竞争+SCFA,并不足以真正压制沙门氏菌!关键的转折点在于某些氨基酸的加入。

实验证实:加点氨基酸,沙门氏菌立马“卷土重来”!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特殊的 ex vivo 小鼠盲肠模型(保留原生态肠道菌群环境):没有氨基酸菌群能压制沙门氏菌;加入特定氨基酸沙门氏菌爆发式生长!

在活体小鼠实验中也得到验证:

抗生素处理后(菌群破坏)的小鼠,如果再吃富含蛋白的饮食,沙门氏菌感染明显加重;

相反,饮食去蛋白(protein-free)的小鼠,哪怕免疫受损,也能显著减少沙门氏菌定植。

令人意外的真相:氨基酸不是喂饱了病菌,而是“扰乱”了友军!

更惊人的是这些氨基酸并没有直接被沙门氏菌大量利用,也就是说:沙门氏菌并不靠这些氨基酸活命,而是这些氨基酸改变了菌群的状态。可能机制包括:改变某些益生菌的代谢轨迹;干扰抑菌因子的产生;让原本能压制敌军的菌群失去功能。而且这一保护效应依赖菌群存在:无菌小鼠或部分菌群缺失时,蛋白去除不再带来保护!

红血球,不再只是运氧工具,还是沙门氏菌的补给站

当红髓巨噬细胞清理掉衰老的红血球时,铁元素会被释放进细胞内体。沙门氏菌精准进入这些吞噬位点,避开了营养封锁:直接从降解红细胞里吸铁,满血复活!锌也能顺便摄取一点;镁很少,还是挺难的所以镁限制依旧有效!

这波操作,就像你在饥荒时混进了粮仓,一边避难,一边蹭饭。

这项研究不只对食源性病菌如沙门氏菌有意义,也对以下方面提供启发:饮食干预如何影响肠道感染风险?抗生素后恢复期,是否应限制蛋白摄入以保护微生态?我们能否找到营养激活益菌的特定信号物,设计精准营养方案?未来抗感染治疗,是否可以结合菌群+饮食+环境多维干预?

#
食源性致病菌
  • 上一篇:沙门氏菌竟然会“吃红血球”?它靠这招躲开了免疫封锁!
  • 下一篇:抗菌肽破局!双肽狙击蜡样芽孢杆菌三重威胁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