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Cas12a助力磁共振松弛开关传感器实现沙门氏菌快速检测

CRISPR/Cas12a助力磁共振松弛开关传感器实现沙门氏菌快速检测

原创
来源:魏祖晨
2025-08-25 09:36:07
2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一项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磁共振松弛开关(MRS)和CRISPR/Cas12a系统的生物传感器(MRS-CRISPR),用于检测沙门氏菌。该传感器通过水凝胶的溶胶-凝胶转变直接调控水分子的弛豫行为,实现了对沙门氏菌的高灵敏度检测。

MRS-CRISPR生物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研究人员开发的MRS-CRISPR生物传感器利用了磁共振松弛开关(MRS)技术和CRISPR/Cas12a系统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在没有沙门氏菌的情况下,碱性磷酸酶(ALP)通过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生物素化单链DNAssDNA)结合,形成复合物。ALP催化底物2-磷酸-L-抗坏血酸三钠盐(AAP)转化为抗坏血酸(AA),释放的H⁺溶解碳酸钙(CaCO₃),释放出的Ca²⁺与海藻酸钠溶液反应形成水凝胶,导致横向弛豫时间(T₂)值降低。而当沙门氏菌存在时,其基因invA激活CRISPR/Cas12a系统的反式切割活性,切割MNPs表面的ssDNA,阻止ALPMNPs的结合,进而干扰水凝胶的形成,导致T₂值升高。通过测量T₂值的变化,可以实现对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

MRS-CRISPR生物传感器的性能

MRS-CRISPR生物传感器展现出优异的检测性能。其检测限低至158 CFU/mL,线性检测范围为3.16×10²1.6×10⁷ CFU/mL。与传统的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MRS传感器相比,该传感器直接调控水分子的弛豫行为,克服了传统传感器依赖MNPs间接产生T₂信号的局限性,提高了检测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此外,该传感器还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够准确区分沙门氏菌与其他常见食源性病原菌,如福氏志贺菌、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际样本检测与应用潜力

为了验证MRS-CRISPR生物传感器在实际样本检测中的应用潜力,研究人员进行了鸡肉样本的加标回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生物传感器对鸡肉样本中沙门氏菌的检测回收率在87.91%98.6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显示出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这表明该生物传感器在实际食品样本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简单更换crRNA,该生物传感器还可以扩展用于其他食源性病原菌的检测,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灵敏的平台。

关键发现

1、该传感器利用CRISPR/Cas12a系统识别沙门氏菌的基因invA,并通过切割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的单链DNAssDNA)来阻止碱性磷酸酶(ALP)的结合。这种机制干扰了水凝胶的形成过程,导致横向弛豫时间(T₂)值的变化,从而实现对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

2、MRS-CRISPR生物传感器展现出极高的灵敏度,检测限低至158 CFU/mL,线性检测范围为3.16×10²1.6×10⁷ CFU/mL。此外,该传感器对沙门氏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够准确区分沙门氏菌与其他常见食源性病原菌,如福氏志贺菌、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3、与传统的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MRS传感器相比,该传感器直接调控水分子的弛豫行为,克服了传统传感器依赖MNPs间接产生T₂信号的局限性,提高了检测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此外,通过简单更换crRNA,该生物传感器还可以扩展用于其他食源性病原菌的检测。

未来展望与应用潜力

综上所述,MRS-CRISPR生物传感器的开发为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它巧妙地结合了CRISPR/Cas12a系统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水凝胶溶胶-凝胶转变对水分子弛豫行为的直接调控,实现了对沙门氏菌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尽管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操作步骤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DNA提取和纯化设备等,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MRS-CRISPR生物传感器有望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上一篇:基于DNA水凝胶-CRISPR生物传感器的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技术
  • 下一篇:工程化细菌实现溶瘤病毒递送与可控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