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抗菌剂与纳米技术联合用于食品消毒的新进展

天然抗菌剂与纳米技术联合用于食品消毒的新进展

原创
来源:教杨
2025-09-04 14:45:28
4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关注日益增加,传统化学消毒剂因其毒性、耐药性和环境残留问题受到挑战。

导读: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关注日益增加,传统化学消毒剂因其毒性、耐药性和环境残留问题受到挑战。本篇综述性文章系统总结了天然抗菌物质(如植物精油、乳铁蛋白、壳聚糖、噬菌体等)与纳米技术结合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食品接触表面消毒与生物膜控制中的潜力。纳米载体的引入为天然物质提供了保护和缓释机制,展示了开发“绿色、高效、持久”的食品消毒方案的可行性。

天然抗菌剂的多样性与功能机制

天然抗菌剂来源广泛,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与藻类产物。植物精油(如牛至、百里香、柠檬草)因含有酚类等疏水性活性成分而具有广谱抑菌能力,能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等病原菌。其中,香芹酚(carvacrol)和百里香酚(thymol)被证明在短时间内能快速灭活微生物,并可用于食品表面和加工设备的消毒处理。

动物源抗菌剂如壳聚糖、乳铁蛋白、溶菌酶,在体外和食品模型中也显示了良好的抗菌能力,并已在部分国家获批用于功能食品或肉制品的防腐处理。此外,微生物产物如乳酸菌产生的乳链菌素(nisin)已被广泛用作食品添加剂,并逐步被用于生物膜控制。

噬菌体技术近年来也被视为潜力巨大的天然抑菌手段,因其对特定致病菌具有高度专一性,并能穿透生物膜内层杀菌。例如,商品化的ListShield™与SalmoFresh™产品已在欧美市场用于食品接触表面除菌处理。。

纳米载体赋能:解决天然物质应用障碍

尽管天然抗菌剂表现出良好活性,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高挥发性、水不溶、气味浓烈、热不稳定等。为克服这些局限,研究者开发了多种纳米封装技术,不仅能保护活性物质免受加工环境破坏,还可实现缓释、靶向释放和增强渗透性。常用纳米结构包括:

1) 纳米乳液:适用于封装精油类疏水物质,已在即食蔬菜洗涤液和可食膜中验证有效。

2) 纳米脂质体:双层磷脂包裹疏水或亲水活性物质,在乳制品和不锈钢表面杀菌中取得良好效果。

3) 高分子纳米粒子(如壳聚糖-三聚磷酸体系):能包封精油、乳链菌素等,实现缓释和表面附着杀菌。

4) 纳米纤维:用于包装材料,兼具良好物理性能和活性释放功能。

5) 金属纳米粒子(如银、铜、TiO₂):具有广谱抑菌性,但其食品接触安全性仍有争议。

研究显示,封装态抗菌剂的抗菌活性虽略低于游离态,但其作用持续性更强,更适合用于冷链储运等长效防护场景。

 

图1. 食品系统中更常用的纳米结构的结构特征的示意图。(a)纳米乳液,(b)纳米脂质体,(c)聚合物纳米颗粒-纳米球,(d)聚合物纳米颗粒-纳米胶囊,(e)纳米纤维[1]。

展望:绿色消毒剂开发的新方向

在“绿色、可持续、安全”的理念推动下,未来食品消毒剂将围绕“自由态+封装态”双机制组合。这一策略结合了即时灭菌(自由态)与残留缓释(封装态)两种功能,有望提升消毒效率并降低活性成分用量。

当前,纳米抗菌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商业化仍处于初期阶段,主要挑战包括:法规不完善、毒理数据不足、生产成本较高等。作者强调,未来需加强毒性评估、纳米材料标准制定与跨学科合作研究,以实现天然-纳米复合消毒剂在食品加工、包装、表面处理等环节的全面应用。

 

参考文献:

[1] Cacciatore F A, Brandelli A, Malheiros P S. Combining natural antimicrobials and nanotechnology for disinfecting food surfaces and control microbial biofilm formation[J].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2021, 61(22): 3771-3782.

 

  • 上一篇:轮状病毒:从肠道到中枢神经的多维影响
  • 下一篇:化学消杀联合生物策略提升食品抗菌新成效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