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呼吸道病毒长期感染中的关键进化模式

解析呼吸道病毒长期感染中的关键进化模式

原创
来源:薛亮
2025-09-04 15:22:37
1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近期,埃默里大学研究团队在《Virus Evolution》发表最新成果,揭示了免疫压力在呼吸道病毒长期感染中的关键作用。

近期,埃默里大学研究团队在《Virus Evolution》发表最新成果,揭示了免疫压力在呼吸道病毒长期感染中的关键作用。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通常引发急性感染,病程大多数不足两周。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人群中,这类病毒可能导致持续数月甚至更久的长期感染。近年来,对长期感染患者呼吸道样本的测序研究发现,病毒在宿主内会发生显著进化。这一现象不仅关系到患者个体的治疗策略,更可能成为群体层面新变异株的起源,如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潜在演化路径。

尽管研究已总结出长期感染中呼吸道病毒的四大核心进化模式:非同义替换率高于同义替换率、多谱系病毒共循环、跨个体平行替换、抗原进化速率异质性,但对这些模式的驱动机制仍缺乏系统认知。

研究将病毒基因组划分为四类位点:1.同义位点,不影响病毒适应度;2.表型位点,仅影响复制适应度;3.抗原位点,仅影响抗原性;4.多效位点,同时影响复制适应度与抗原性。

研究发现,免疫压力的强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病毒抗原进化。当免疫压力增强,病毒抗原分歧度显著提升,无免疫压力时抗原进化几乎停滞,而强免疫压力下抗原替换速率大幅加快,但后期会因优势谱系受免疫攻击,非优势谱系崛起而进入平台期。同时中等免疫广度时抗原进化速率最高。过窄的免疫广度仅允许少数抗原突变逃逸,过宽的免疫广度则降低突变的选择优势,两者均会抑制抗原进化。这一结果直接解释了为何不同个体的抗原进化速率存在显著差异,本质是免疫强度与广度的个体异质性所致。

 

图1 长期感染的个体中呼吸道病毒的进化模式(引自参考文献)

当模型纳入多效位点后,免疫压力显著改变了病毒的替换模式。强免疫压力或中等免疫广度下,非同义替换率持续高于同义替换率,这是因为多效位点突变虽可能影响复制适应度,但能通过抗原逃逸获得选择优势。同时,免疫压力还会驱动病毒形成2-3个共循环的谱系。这种分化源于优势谱系受免疫攻击,非优势谱系崛起。当某一谱系成为优势种群时,会优先受到宿主免疫攻击,而弱势谱系因抗原差异得以扩增,形成谱系交替的动态平衡,这与长期感染患者中观测到的病毒谱系共存现象完全吻合。

在无免疫压力的模拟中,跨个体病毒几乎无平行替换。而当存在免疫压力时,平行替换频率显著上升。尤其是在强免疫压力、中等免疫广度条件下。这是因为抗原位点数量有限,且仅少数突变能同时实现抗原逃逸与维持复制适应度,导致不同个体的病毒倾向于在相同位点发生突变。此外,多效位点会轻微限制平行替换频率,因其需兼顾复制适应度与抗原性,而单纯抗原位点的平行替换更易发生。

免疫压力对病毒复制适应度的影响并非单向,若初始病毒对宿主适应度低,强免疫压力会促进复制适应度提升;若初始病毒已高度适应宿主,强免疫压力则会降低复制适应度。

该研究首次通过模拟证实,仅靠复制适应度驱动无法解释呼吸道病毒长期感染的核心进化模式,而免疫压力才是串联四大模式的关键。这一发现提示临床中长期感染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比单纯追踪病毒序列更能预测进化方向。而在群体层面的变异株监测需重点关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其可能是新抗原变异的重点对象。

参考文献:

Coats A, Wang YR, Koelle K. Immune pressure is key to understanding observed patterns of respiratory virus evolution in prolonged infections. Virus Evol. 2025, 21;11(1):veaf054. doi: 10.1093/ve/veaf054

 

  • 上一篇:食源性病毒非热灭活技术的基本原理
  • 下一篇:菜篮里的隐形危机:蔬菜中的微生物与餐桌安全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