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是什么?如何预防感染

副溶血性弧菌是什么?如何预防感染

转载
来源:广东疾控
2024-04-26 17:41:36
49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副溶血性弧菌,是我国沿海地区最为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又称致病性嗜盐菌,是一种海洋细菌,天然存在于海水、沿海环境、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

  副溶血性弧菌是什么

  副溶血性弧菌,是我国沿海地区最为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又称致病性嗜盐菌,是一种海洋细菌,天然存在于海水、沿海环境、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偶尔也会在咸菜等含盐量比较高的腌制品中发现。

  注意: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发于夏秋季的7-9月,沿海地区多发。人群普遍易感,但以青壮年为主。

  感染途径

  引起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食品主要为海产品,以墨鱼、鱿鱼、虾、贝类最多见,其次为盐渍食品和肉类、家禽和咸菜。

  在这其中近来爆火的具有“潮汕毒药”美称的生腌,就是副溶血性弧菌的最爱!生腌生腌,顾名思义就是将海鲜洗净后加入适量白酒和一些配料腌制好后直接生食,这种原始的烹饪方法很大程度上确实保留了海鲜的“鲜”,给予我们味蕾上的享受,但也给了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和我们一起坐上餐桌的机会。

  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平均潜伏期为15小时,最短1小时,最长4天。国内报告9-20小时者占81%,10小时内者占70%。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典型症状是急性胃肠炎,如呕吐、腹痛、腹泻等。主要特点为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腹泻多呈水样便。病程常为2-3天,恢复较快。虽然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通常是自限性的,但对于免疫力低下和少部分病情严重的人群,可能因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死亡。

  如何预防感染

  副溶血性弧菌虽然可在砧板上存活超过一个月,可在海水中存活超过45天,但对酸、热与低温敏感:在食醋中5分钟就会死亡;56℃加热5分钟,或90℃加热1分钟即可将其杀灭。

  所以一定要注意海鲜是否干净、新鲜,食前应用淡水反复冲洗,吃时煮熟煮透;生熟食品的刀具要分开,用完后清洗干净;海产品和熟食品要低温储藏。

  • 上一篇:一种靶向活的非致病/致病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qPCR定量方案
  • 下一篇:眼睛能看到副溶血性弧菌,是真的吗?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