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致病菌——沙眼衣原体
被忽视的致病菌——沙眼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是全球最常见的细菌性性传播疾病,不仅可以引起眼部感染、还会引起泌尿生殖器感染、性病淋巴肉芽肿和其他器官感染。它是致盲性沙眼的病原体,是可预防性失明的主要原因。就泌尿生殖器感染而言,70%-80% 的女性感染者和 40%-50%的男性感染者没有症状,这意味着这些感染经常不被注意和治疗。未经治疗和重复感染都会增加罹患慢性后遗症的风险,对 15-24 岁女性的影响尤为严重。具体到女性,这可能表现为盆腔炎(PID)和生殖道纤维化,导致宫外孕和输卵管不孕。
图1 沙眼衣原体血清型、治病性及传播途径(图源https://www.meipian.cn/2f6r9itg)
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具有特殊的发育周期。电镜下检查可见两种不同的形态结构。①原体:衣原体的胞外存在形式,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0.25-0.35μm,中央有一致密的拟核,胞浆膜外有坚韧而致密细胞壁,具有高度感染性,姬姆萨染色为紫色,与蓝色的宿主细胞浆形成鲜明对比。②网状体或称始体:宿主细胞内的繁殖型,代谢活跃,不能在细胞外存活,无感染性。始体的体积较大,圆形或不规则型,直径05-1.0μm,姬姆萨染色呈蓝色。沙眼衣原体革兰染色一般为阴性。沙眼包涵体在上皮细胞的细胞浆内很致密,姬姆萨染色呈深紫色,由密集的颗粒组成,其基质内含有糖原,以碘液染色呈棕褐色斑块。
衣原体种类繁多,与真核宿主共同进化。据认为,沙眼衣原体是在 600 多万年前与人类宿主一起进化的。它有一个独特的双相发育周期可以使它在两种不同的形态之间交替:有传染性、无复制能力的基本体(EB)和无传染性、有复制能力的网状体(RB)。当 EB 通过内吞作用被宿主细胞吸收时,发育周期就开始了。然后,它在病原体特异性空泡(称为包涵体)内建立细胞内龛位。EB 迅速分化为 RB,并在包涵体中继续分裂。在后期阶段,RB 会不同步地进行二次分化,形成新的 EB。由于对宿主的依赖,沙眼衣原体必须在包涵体中协调特定的宿主相互作用,而这些相互作用对衣原体的致病至关重要。"包涵膜蛋白"(Incs)是与宿主进行这些相互作用的主要媒介。Inc-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改变了外泌泡的囊泡运输、调节了细胞存活途径并抑制了宿主的先天免疫反应,所有这些都促进了衣原体在细胞内的存活并限制了宿主对感染的反应。但它对热和常用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还可以用利福平、红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等抗生素进行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Sturd, Natalie et al. Chlamydia trachomatis. Trends in Microbiology, Volume 31, Issue 5, 535 – 536
吕厚东,吴爱武编;张玉妥,赵建宏,陶元勇等副主编,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01,第259页
上一篇:API李斯特菌,一种新的、有前途的一天鉴定李斯特菌分离物的系统
下一篇:抗菌肽Sublancin通过先天免疫反应和微生物群的联合来防止MRSA感染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