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导致宿主死亡的机制

原创
来源:喻珊
2023-10-12 00:00:00
14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大多数研究表明,促炎性信号有利于宿主对Kp的清除,但未提供hvKp引起高死亡率的证据。该研究揭示了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导致小鼠死亡的分子机制,为治疗hvKp感染提供了新的策略。

  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耐药型(CR-Kp)、高毒性株(hvKp)、碳青霉烯耐药型高毒性株(CR-hvKp)等的出现导致临床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全面了解hvKp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特别是hvKp介导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大多数研究表明,促炎性信号有利于宿主对Kp的清除,但未提供hvKp引起高死亡率的证据。该研究揭示了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导致小鼠死亡的分子机制,为治疗hvKp感染提供了新的策略。


  为了研究hvKp发病机制的潜在机制,首先在实验小鼠感染高毒力株17ZR101和普通株HKU1,并评估了其在实验小鼠中引起的不同免疫反应。结果显示,17ZR101感染的小鼠在感染24小时内死亡(图a)并伴有组织损伤(图b),且其各个器官中细菌负荷明显增加(图c)。而HKU1株和毒力质粒消除株17ZR101-PC未引起小鼠死亡。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17ZR101可以被吞噬细胞吞噬,但仍能引起严重感染,作者推测感染主要是由hvKp引发的强烈和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导致的。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研究hvKp肺部感染的细胞响应特征,发现17ZR101感染降低了肺部淋巴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的比例,并增加了间质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水平,这表明中间质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是17ZR101感染中炎症失调的主要来源(图e,f)。此外,研究发现,17ZR101感染会导致多种炎症反应通路显著变化,包括白细胞迁移、细胞因子产生、炎症反应等,这些反应使得血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等的急剧增加(图h),表明高毒力株17ZR101感染通过诱导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小鼠死亡。最终,实验证实,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与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在治疗严重hvKp感染时有较好的效果 (图n)。


  • 上一篇:札如病毒和诺如病毒怎么区分?如何预防
  • 下一篇:开发耐噬菌体大肠杆菌菌株的系统策略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