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

今日热门

>

警惕!知名品牌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事件曝光

警惕!知名品牌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事件曝光

原创
来源:胡少芳
2024-09-13 16:52:34
414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近期,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陆续公布了2024年食品抽检第30-33期通告,抽检结果显示,包括瑞山天泉、阿尔卑斯、麓湖山等在内的几个品牌的饮用水被检出含有铜绿假单胞菌,这引发了公众对于饮用水安全的担忧。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风险的致病菌,尤其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可能引起急性肠道炎等疾病。

品牌饮用水的安全性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近期,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陆续公布了2024年食品抽检第30-33期通告,抽检结果显示,包括瑞山天泉、阿尔卑斯、麓湖山等在内的几个品牌的饮用水被检出含有铜绿假单胞菌,这引发了公众对于饮用水安全的担忧。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风险的致病菌,尤其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可能引起急性肠道炎等疾病。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限量控制主要是针对包装饮用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和GB 853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对铜绿假单胞菌的限量规定均为n=5,c=0,m=0(CFU/250mL)。香港《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规定瓶装/包装饮用水(天然矿泉水除外)中铜绿假单胞菌的限量为0/250mL;天然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限量为n=5,c=0,m=0(CFU/250mL),意味着在一批产品中采集5个样品,均不允许检测到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革兰阴性杆菌,它在人体皮肤表面也能分离到,并且可能污染医疗器械甚至消毒液。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途径主要包括吸入污染的水汽、接触被污染的表面以及通过医疗器械等。它能够在湿润环境中生存,因此与水相关的产品,如饮用水、游泳池、矿泉水等,都可能成为传播途径。

为何会检出致病菌?

铜绿假单胞菌的超标可能源于多个环节:

1.水源污染:污染的水源一直是导致人类致病乃至致死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水源地受到污染,例如附近有工业排放或农业活动,病菌可能进入水源。

2.包装材料污染:包装材料如果消毒不彻底,也可能成为病菌的载体。

3.生产过程污染: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设备和环境的卫生控制不严格,工作人员、工器具等可能成为交叉污染的来源。

4.消毒灭菌不彻底:即使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消毒处理,如果灭菌不彻底,仍然可能导致病菌存活。

5.运输与储存不当: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若温度控制不当或容器密封性差,易导致微生物污染1111.png

污染对水质的影响

微生物污染对水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们可以迅速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浑浊并产生异味,这不仅会降低饮用水的质量,还可能引起人的肠胃疾病。此外,微生物污染还可能导致水处理成本上升,因为需要使用更多的消毒剂或采用更复杂的净化技术。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产品召回,这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损害品牌声誉。在环境方面,微生物污染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环境健康。

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广微测)提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涵盖了从源头到成品的全过程管理,包括:

1.     源头控制策略: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从原料选择、生产工艺等方面入手,确保产品质量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

2.      生产过程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控,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和要求,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3.      成品检测与监控: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测,确保产品在出厂前满足质量标准,同时对成品进行持续监控,确保产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

4.      定期的操作规范与培训: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确保操作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5.      持续的检测与优化:通过持续的检测和数据分析,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

作为由吴清平院士领衔的专业团队广微测用检测科学技术服务于民。作为广东省瓶装饮用水行业协会的会长单位,凭借科学、公正、准确、周到的检测服务,以专业高效的服务,为广大饮用水生产企业提供了坚实的质量保障,守护群众的生命之源。

•联系我们:广州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6号楼

•食品饮料、饮用水、农产食品检测:

刘振杰:020-87137537、13724012098;

黄培豪:020-87137537、13413764013;

彭飞艇:020-87137510、13560000569;

邓妙玲:020-87137670、15622743678;

邹田贵:020-87137536、13477268835

#
铜绿假单胞菌
  • 上一篇:海鲜中的隐形杀手:创伤弧菌的快速检测新方法
  • 下一篇:喷他脒:预防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新星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