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对嘴饮用饮料增加微生物污染风险:白色念珠菌的潜在威胁
直接对嘴饮用饮料增加微生物污染风险:白色念珠菌的潜在威胁
很多人在喝饮料时会习惯性地直接对嘴喝,殊不知,这一动作其实相当于给饮料做了一次“微生物接种”。一项实验检测发现,直接对瓶饮用的饮料中,有51%的剩余液体在后续检测中出现了微生物生长,且主要来源于口腔微生物群,如链球菌与葡萄球菌。在直接饮用后的样本中,研究者还普遍检测到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存在。这是一种常见于人类口腔、胃肠道、生殖道黏膜及皮肤的共生酵母菌,在免疫功能正常时通常不会引发疾病,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可能引起从局部黏膜感染(如口腔鹅口疮)到危及生命的全身性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的“双重身份”
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群中属于口腔微生物群的重要成员,通常处于“共生”状态,不会引起明显症状。然而,它具备一定的机会致病性:当宿主免疫系统受损、口腔或皮肤屏障受破坏、或菌群平衡被抗生素打乱时,就可能转为“侵略”模式,侵入血液或组织,引发严重感染。
在口腔环境中,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潜能与其形态类型切换密切相关。酵母形态通常适合长期定植,而菌丝形态则更利于组织侵袭与炎症反应诱导。动物模型研究表明,强制诱导菌丝形态可使原本低毒力的口腔分离株引发明显炎症并被宿主清除,说明受限的菌丝形成是口腔共生的重要保障。
图1 白色念珠菌在人体中的共生部位及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表现[1]
口腔生态位中的适应策略
口腔与胃肠道等其他共生生态位在物理化学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如pH值、氧含量、上皮结构与微生物组成),白色念珠菌因此需要特殊的代谢策略来长期存活。研究发现,低毒力的口腔分离株往往局限于舌头的角质层——这一营养贫乏、屏障致密的上皮最外层。它们通过高表达特定蛋白酶与氨基酸代谢酶,利用角质蛋白中丰富的甘氨酸和谷氨酰胺获取能量,并避免与宿主免疫系统发生过度冲突。这种定位不仅减少了炎症介质的诱导,还能避开高浓度抗菌肽等防御机制,从而在宿主免疫稳态下长期生存。此外,这些共生分离株通常具有较强的氧化应激抵抗能力,可以应对宿主免疫细胞释放的活性氧(ROS),甚至在与高毒力菌株共存时仍能维持生存优势。
公共卫生提示
虽然白色念珠菌是人体常驻微生物,但饮料瓶直接接触口腔后,瓶中残留液体会被“接种”大量口腔微生物,包括潜在的致病菌与真菌。如果饮料在室温下放置数小时再饮用,这些微生物可能大量繁殖,增加感染风险。因此,从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角度,避免多人共用瓶装饮料,以及开封后尽快饮用,是降低微生物暴露风险的简单有效做法。
参考来源:
[1] Lopes JP, Lionakis MS. Pathogenesis and virulence of Candida albicans. Virulence. 2022 Dec;13(1):89-121. doi: 10.1080/21505594.2021.2019950.
[2] Lemberg C, Martinez de San Vicente K, Fróis-Martins R, Altmeier S, Tran VDT, Mertens S, Amorim-Vaz S, Rai LS, d'Enfert C, Pagni M, Sanglard D, LeibundGut-Landmann S. Candida albicans commensalism in the oral mucosa is favoured by limited virulence and metabolic adaptation. PLoS Pathog. 2022 Apr 11;18(4):e1010012. doi: 10.1371/journal.ppat.1010012.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登革热高发期 到底应该怎么防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