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隐形杀手”现形记:从香港猪生肠事件看蜡样芽孢杆菌的致命威胁

“厨房隐形杀手”现形记:从香港猪生肠事件看蜡样芽孢杆菌的致命威胁

原创
来源:李金梅
2025-08-20 17:08:29
7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近日香港食安中心的一纸检测报告,将一种长期被忽视的食源性致病菌推上风口浪尖。猪生肠样本中蜡样芽孢杆菌超标45倍的检测结果,不仅敲响了夏季食品安全的警钟,更揭示了这种“厨房隐形杀手”的惊人危害。

近日香港食安中心的一纸检测报告,将一种长期被忽视的食源性致病菌推上风口浪尖。猪生肠样本中蜡样芽孢杆菌超标45倍的检测结果,不仅敲响了夏季食品安全的警钟,更揭示了这种“厨房隐形杀手”的惊人危害。

事件聚焦:超标背后的惊人真相

香港蓝田某食肆的猪生肠被检出蜡样芽孢杆菌含量高达每克450万个,远超安全标准(≤10/克)。这一数字意味着:相当于安全限值的45倍;足以在2-4小时内引发典型食物中毒症状;对儿童、老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造成生命威胁。该菌可通过未充分加热的食品、交叉污染的厨具或不当储存环境传播,其孢子甚至能耐受高温和消毒剂。

科学解析:毒素如何攻击人体

蜡样芽孢杆菌的致病性主要源于其三大“毒素武器”系统,这些毒素各具特点,共同构成了该菌的致病基础。首先,呕吐毒素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耐高温环状肽类毒素。这种毒素的稳定性极强,能够在高温烹饪过程中保持活性。其致病机制主要是通过直接刺激肠道中的5-HT3受体,进而激活迷走神经通路,最终引发剧烈的呕吐反应,临床症状通常在摄入污染食物后30分钟至6小时内快速发作。其次,腹泻毒素系统包括HBLNHE两种三联体穿孔毒素。这些毒素在结合宿主受体后,会触发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进而引发细胞焦亡(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这一过程导致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大量炎症因子释放,最终表现为炎症性腹泻症状。这种腹泻通常在感染后6-15小时出现,持续时间可达24-48小时。最后,生物膜形成能力是该菌的一个重要但常被忽视的致病因素。这些生物膜由细菌分泌的胞外多糖基质构成,不仅保护菌体免受外界环境胁迫,还使其对常规清洁消毒措施产生抗性。

1 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的环境宿主、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1]

防御指南:从厨房到餐桌

在餐饮行业,防控工作需要从多个环节入手,严格执行加热标准是关键所在,确保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5℃以上才能有效杀灭病菌。操作过程中必须坚持生熟分离的原则,使用专用工具和容器,避免交叉污染。定期对加工环境进行微生物检测也不可忽视,特别是对冰箱、砧板等关键部位要重点监测。对于消费者而言,选购环节要格外谨慎,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特别注意动物内脏类食品的新鲜程度。储存食物时要把握好时间,即食食品应在两小时内放入冰箱,熟食冷藏不宜超过三天。食用前要充分加热,尤其是剩饭剩菜必须彻底热透。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更要提高警惕,尽量避免食用高风险食品。一旦发现食品有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食用并妥善保存样本。对于可能被污染的厨具,要进行彻底消毒处理。通过建立从采购、储存到烹饪的全链条防控体系,我们才能有效降低蜡样芽孢杆菌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公众健康。这需要餐饮从业者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形成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习惯。

结语

这次食品安全事件不仅是一个警示,更是一个契机。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公众意识的提高,我们有信心构建更完善的食品安全防护网,对抗这个厨房隐形杀手,需要监管部门、餐饮业者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Tuipulotu et al., Bacillus cereus: Epidemiology, Virulence Factors, and HostPathogen Interactions. Trends in Microbiology, 2020, 29(5): 458-471. DOI: 10.1016/j.tim.2020.09.003.

  • 上一篇:警惕!空调中的 “隐形杀手”—— 军团菌
  • 下一篇:流感和新冠病毒会让休眠中癌细胞苏醒,促进癌症的复发、转移和死亡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