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隐形污染”被揭开:58种粪便细菌潜伏南京段,污水处理厂竟是最大“幕后推手”?
长江“隐形污染”被揭开:58种粪便细菌潜伏南京段,污水处理厂竟是最大“幕后推手”?
“滚滚长江东逝水”竟然暗藏着一条看不见的粪便污染带。南京大学教授叶林、张徐祥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发表的论文,首次用高通量测序“显微镜”把长江南京段的粪便细菌家底一次性翻了个底朝天:短短24份水样里,58种“粪便特征菌”集体亮相,最高一份样品里每100个细菌中就有8个来自粪便;而在污水处理厂下游2公里处,细菌浓度瞬间被“稀释魔法”打回正常水平。研究同时发现,这些“偷渡”的粪便微生物与潜在致病菌高度绑定(Spearman相关系数高达0.804),意味着看不见、闻不着的“微观风险”可能随江水一路向下游扩散。
“粪便指纹”如何锁定?——自建“细菌图书馆”揪出污染源
传统水质监测靠大肠杆菌计数,只能给出“有没有”,却说不清“从哪来”。作者团队干脆搭建了一座囊括人、奶牛、猪、鸡、鸭、鹅、羊7类宿主、共14份新鲜粪便的“16S rRNA基因图书馆”,把58条在97%相似度下独有、且相对丰度>1%的“粪便特征OTU”收录其中。随后,他们将长江12个点位、24份水样的测序结果与图书馆比对,任何带有“粪便身份证”的序列都当场“现形”。结果令人惊讶:所有采样点都检出粪便信号,总丰度0.1%–8%不等,靠近污水处理厂排放口的S2、S3、S4以及下游S8、S9成为“重灾区”,粪便细菌占比普遍超过5%。
致病菌“搭便车”:粪便菌越多,病原菌越高
研究进一步把34个已知含致病种的属与测序数据交叉比对,发现22个潜在致病菌属在江水中普遍存在,其中13个出现在超过一半的样品里。Clostridium、Arcobacter、Pseudomonas、Escherichia/Shigella 等“老面孔”的相对丰度均>0.5%。更关键的是,粪便细菌总量与潜在致病菌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提示粪便污染可作为病原风险的“放大器”。不过作者也提醒,16S rRNA基因只能“猜”到属水平,真正的毒力需结合培养或宏基因组确认。
溯源大起底:污水厂尾水贡献过半,奶牛粪便意外“唱主角”
借助贝叶斯模型SourceTracker,团队给每一滴长江水做了“细菌家谱”:平均90%的粪便微生物能追溯到已知源,其中污水处理厂尾水占25%–52%,奶牛粪便18%–49%,两者合计常常超过七成;鸡、鸭、猪则呈现点位性“突击”,最高分别贡献22%(S4点位猪源)和10%(S2、S6点位鸡源)。PCR验证也捕捉到cow、human、chicken特异性标记,却在pig、goose标记上集体“哑火”,提示后者要么排放量小,要么标记菌生存力差。值得注意的是,人粪信号在模型中被“低估”,作者解释,经污水厂“过滤”后的人源菌群与原始粪便差异较大,算法容易把它误判为“未知”。
城市快速发展下的隐忧:微量但持续,生态与健康风险需长期跟踪
长江南京段8%的粪便细菌峰值看似不高,但换算成绝对数量仍可达每毫升水数万个细胞,且包含大量耐药基因和潜在病原。论文指出,随着沿江城镇化加速,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野生动物多重源并存,微生物污染呈现“点源爆发+面源低值”的复合特征。由于目前尾水消毒仍以大肠杆菌达标为终点,对耐药菌、病原菌的削减要求尚未纳入排放标准,真正的生态风险可能被“合规”掩盖。
科学启示:把“微生物图书馆”升级为“风险预警平台”
作者最后呼吁,未来应在更大流域、更高频次、更精细的宿主层面扩充“粪便细菌图书馆”,结合宏基因组、耐药基因检测,建立能够同时回答“多少、从哪、是否有毒”三重疑问的流域微生物风险预警系统;同时评估污水厂深度处理(臭氧、紫外、膜分离)对特征粪便菌、致病菌的削减效果,把“看不见”的微观安全真正写进长江大保护的行动清单。
参考文献:【1】He W, Ye L, Zhang X-X, Wu B, Sun H, Ren X. Diversity, abundance, and possible sources of fecal bacteria in the Yangtze River.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7;101:2143-2152. DOI:10.1007/s00253-016-7998-2.
上一篇: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进ICU,为什么对婴幼儿如此凶险?
下一篇:Nature Microbiology:你的抑郁,可能源于鼻腔里的一个“秘密”?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