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蜱虫叮咬可能致命,竟是新型布尼亚病毒在捣鬼!
新型布尼亚病毒,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中国学者在2009年首次从蜱虫体内发现并报道的一种新型RNA病毒,也被称作大别班达病毒。该病毒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因此也被称为“蜱咬热”或“蜱虫病”。此外,牛虻、蚊、白蛉及牛虱等咬伤,或通过直接接触患者及患病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也会传播新型布尼亚病毒。
新型布尼亚病毒对温度敏感,60oC,30分钟可灭活,同时对脂质溶剂、去污剂、强酸、碱、戊二醛、含氯消毒剂和紫外线等敏感。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大多数人会表现为急性发热,体温一般在38oC以上,伴有畏寒、食欲不振、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肺出血、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者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重症患者多合并神经、精神症状,预后较差。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10月,5-7月为流行高峰。疫源地常为有蜱等病媒分布的丘陵、山区、森林等植被覆盖丰富的地区。病人多为疫源地居民,尤其是从事农林业生产的劳动者,或到疫源地的旅行者,40-70岁年龄组的病人居多,低年龄组也有发病,部分患者有蜱叮咬史。
预防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应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在野外劳作或活动时,应穿长袖衣裤和胶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鞋子里。使用驱虫剂喷涂裸露在外的皮肤,外出返回时仔细检查衣物与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同时,应做好蜱虫控制工作,保持居住环境周边卫生,定期清理杂草、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蜱虫滋生。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虫寄生时,可以用杀蜱虫的药剂进行防治。
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治疗主要为支持治疗,尚无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支持治疗包括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等,但效果有限。抗生素可预防或治疗继发性细菌感染,特别是有蜱虫叮咬史的患者。一旦发现被蜱叮咬,不要用手生拉硬拽,以免损伤皮肤。可用镊子间接取出蜱,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使用无水酒精(碘酒、碘伏也可)棉球浸润皮肤上附着的蜱,待其麻醉后取出。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一种通过蜱虫叮咬等传播的病毒,了解并掌握其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对于保护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上一篇:贵州省38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饮用水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下一篇:一个指甲盖大小的伤口,让她感染致命细菌—嗜水气单胞菌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