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小觑,布鲁氏病
不容小觑,布鲁氏病
布鲁菌(Brucella),革兰氏染色阴性,布鲁菌属包括6个生物种:牛布鲁菌、羊布鲁菌、猪布鲁菌、犬布鲁菌、绵羊附睾布鲁菌、沙林鼠布鲁菌,共19个生物型。使人致病的是前四个生物种,其中羊布鲁菌对人体的传播性最强,致病率最高。
布鲁菌是专性需氧菌,其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最适pH为6.6-6.8。在血琼脂平板或肝浸液琼脂平板上,37℃培养48小时可长出透明、无色、光滑型小菌落,且血琼脂平板上无溶血现象。此外,布鲁菌能分解尿素和产生硫化氢。
布鲁菌对日光、热、常用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分钟,湿热60℃,10-20分钟,或在普通浓度的来苏溶液中数分钟即被杀死。但布鲁菌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较强,可在水中生存4个月,在土壤、皮毛和乳制品中生存数周至数月。不过,布鲁菌对常用的广谱抗生素较敏感。
人感染布鲁菌后,会患上布鲁氏菌病,又称布氏杆菌病、布病、波状热。此病最明显的症状是反复高热,以及大汗、乏力、关节痛等,病程可长达数月,且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和心脏疾病的症状。此外,布鲁氏菌病还会损害人、畜的生殖系统。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接触等途径传播,例如,通过感染动物的排泄物或消费由感染动物制成的食品(如未经巴氏消毒的奶制品、未煮熟的肉)传播至人类,人传人情况少见。高危人群包括居住或旅行于疾病流行地区(如牧区)的人群,以及暴露于布鲁氏菌的职业人群,如屠宰场工人、肉类加工工人和兽医等。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手段主要是注重个人卫生,避免直接接触到动物排泄物,以及避免食用未经处理的动物源食品,如生肉和未经巴氏消毒的奶制品。同时,控制和消灭家畜布鲁菌病、切断传播途径和免疫接种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其中,免疫接种以畜群为主,人群接种对象是牧场、屠宰场工作人员及有关职业的人群,如兽医等。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广东发现基孔肯雅热疫情,已确诊478例!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