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糖酵解调控因子表达,打造高温高效产醇酵母
提高糖酵解调控因子表达,打造高温高效产醇酵母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的研究团队在Kluyveromyces marxianus(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代谢工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通过增强糖酵解转录调控因子 KmGcr1p 和 KmGcr2p 的表达,显著提高该酵母在高温条件下利用菊粉生产乙醇的能力,为生物燃料产业的热稳定发酵技术提供新策略。
K. marxianus 是一种天然热耐性的酵母菌株,最适生长温度可达42–45℃,远高于传统工业酵母 S. cerevisiae,可在不需冷却设备的条件下完成发酵反应,显著降低能耗。同时,该菌可直接利用包括乳糖、果聚糖、菊粉在内的复杂多糖类碳源,尤其适合将农业废弃物和植物资源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在生物乙醇制备中,发酵温度高不仅可提升底物溶解度与流动性,还可抑制杂菌污染,是工业连续发酵的理想条件。然而,尽管K. marxianus 具备天然热耐性,其在高温条件下的代谢效率,尤其是糖酵解速率,仍远不及低温下的S. cerevisiae,成为限制其在高温发酵中广泛应用的瓶颈之一。
为破解这一难题,研究团队从代谢调控层面切入,着眼于糖酵解核心通路的转录调控机制,设计表达调控增强方案。在模式酵母 S. cerevisiae 中,GCR1 与 GCR2 是两个经典的糖酵解转录因子,协同调控包括 PGK1、ENO1、PYK1 等在内的十余个糖酵解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尽管 K. marxianus 中也存在同源基因 KmGCR1 和 KmGCR2,其调控机制仍未被系统解析。研究人员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与表达数据对比,确定两者均为保守的糖酵解激活因子,并构建了单独及联合过表达这两个基因的系列工程菌株,用于评估其对糖酵解代谢通量及乙醇产率的影响。
同时,为进一步验证该策略在实际工业底物上的适用性,研究选用了植物源可再生碳源菊粉作为发酵底物。菊粉是菊芋、菊苣等植物中的主要储存碳水化合物,可由K. marxianus 天然分泌的菊粉酶降解为果糖,再进入糖酵解通路,是一种理想的非粮基生物燃料原料。这一底物的选择,增强了研究成果在未来实际生产中的适配性与成本优势。
本研究通过代谢工程手段调控糖酵解的转录起点,系统性地提升了K. marxianus 的碳通量效率和高温发酵能力,不仅提供了调控路径上的创新思路,也为非模式酵母的工程改造开拓了新的应用空间。接下来的研究内容则聚焦于产物分析、基因表达与通量验证,并系统评估该策略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与可工业化潜力。
参考文献:https://doi.org/10.1016/j.biortech.2025.132559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酵母也能“炼金术”?揭秘香茅醇产量飙升的秘密!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