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

检测技术方法

>

一种应用于水产品中13种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的可视化比色芯片

一种应用于水产品中13种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的可视化比色芯片

原创
来源:邹晶晶
2024-10-12 16:31:30
18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食品安全和卫生是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重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水产品因其内含物复杂,已成为病原传播的重要媒介。受污染的水产品通常含有多种病原微生物,加剧了食源性疾病的严重性,并给检测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高效、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以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为此,Cao等人开发了一种基于非对称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APCR)和核酸杂交的可视比色芯片技术,用于检测水产品中的13种食源性病原体。

食品安全和卫生是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重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水产品因其内含物复杂,已成为病原传播的重要媒介。受污染的水产品通常含有多种病原微生物,加剧了食源性疾病的严重性,并给检测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高效、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以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可以同时检测多个靶点;已被广泛用于高通量分析,如同时检测多达6或8种不同的食源性病原体,并获得良好的检测限度。然而,由于引物二聚体的干扰、扩增效率差以及无法通过凝胶电泳分离扩增产物,mPCR在评价结果方面仍存在局限性。进一步,PCR结果还可进行比色可视化显示,通过与比色芯片结合使用,将琼脂糖凝胶上不需要的分离转化为核酸杂交信号;与仅使用mpcr的方法相比,此方法可靠性更高。不过,比色芯片中常涉及到荧光和放射性标记的探针,而这又对观测设备或者危险辐射提出了需求。近年来,基于酶和底物的显色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此,Cao等人开发了一种基于非对称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APCR)和核酸杂交的可视比色芯片技术,通过MAPCR生成大量生物素化的单链DNA,此DNA可与比色芯片上的探针杂交,杂交产物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偶联的碱性磷酸酶连接后,与硝基蓝四唑(NBT)/5-溴-4-氯-3-惰基磷酸盐(BCIP)反应,形成明显的蓝色配合物,继而实现1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可视化显色检测(图1)。所研究的13种食源性致病菌分别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恶臭假单胞菌、拟态弧菌、溶藻弧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福氏志贺氏菌、阪崎克罗诺杆菌、大肠杆菌O157:H7、化脓性链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单增李斯特氏菌。

研究使用硝基纤维素膜作为基底去制作微阵列,制备好的阵列针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拟态弧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化脓性链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最低检测限为100 pg/μL,针对恶臭假单胞菌、溶藻弧菌、福氏志贺氏菌、阪崎克罗诺杆菌、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最低检测限为10 pg/μL。另外,芯片的特异性、交叉反应性及储存稳定性都得到了验证。为证明芯片的实际应用能力,作者制备了5例人工污染样本,灵敏度都可达到104 CFU/25 g。

总的来说,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高效、直观的检测方法,能够同时准确识别多种病原体,适用于食品安全检测。该方法具有高通量、低成本和实用性,能够实现食源性致病菌的常规大规模监测。

image.png

图1 比色芯片的工作原理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ont.2023.110100

  • 上一篇:即用型比例发光免疫传感器检测辣椒中的赭曲霉毒素A
  • 下一篇:快检良策:新型SERS技术快速鉴定食源性致病菌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