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e3O4@COF-AuNPs和触发等温循环放大的细菌超灵敏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

原创
来源:冯燕梅
2024-10-25 17:19:52
43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磁性纳米复合材料Fe3O4@COF-AuNPs和触发等温循环扩增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食源性细菌。

食源性细菌感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可导致疾病甚至死亡。有效且快速的细菌检测方法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关键。目前的常规检测方法耗时且设备复杂,因此亟需灵敏、高效的检测技术。电化学传感器因其操作简便和成本低廉受到关注,结合等温扩增技术可缩短检测时间。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磁性纳米复合材料Fe3O4@COF-AuNPs和触发等温循环扩增(TICA)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食源性细菌。如图1所示,使用两个具有粘性末端的互补DNA自组装为电极上的DNA单层,作为电极的底物,以增加表面积。以结合DNA单层的发夹适配体探针(HAP)作为细菌识别单元,以大肠杆菌作为目标菌。大肠杆菌的存在使HAP的构型发生改变,从而触发等温循环扩增,使HAP远离DNA单层。加入催化性能增强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Fe3O4@COF-AuNPs后,通过DNA互补配对将其固定在电极的DNA单层上,对4-硝基苯酚(4-NP)的还原表现出较高的电催化性能,这使得大肠杆菌实现超灵敏检测。

image.png

图1 利用功能化Fe3O4@COF-AuNPs和TICA构建细菌电化学传感器的示意图。

研究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性纳米复合材料Fe3O4@COF-AuNPs和TICA的超灵敏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细菌的灵敏检测。Fe3O4@COF-AuNP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使AuNPs有序排列,增加了与底物4-硝基苯酚的接触,大大增强了氧化还原信号。通过对低浓度靶标的连续回收,极大地提高了细菌检测的灵敏度。该方法检测大肠杆菌的检测限低至10 CFU/mL,检测时间为1 h,检测背景信号低(仅为最低可检细菌浓度信号值的8.7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稳定性(30 天内信号值仅下降6.28%)和重复性。此外,它可以直接检测细菌,避免了繁琐的DNA提取。这一策略具有可靠性好、价格低廉、扩展性强等特点,为食品监测和超灵敏的食源性疾病早期检测开辟了新思路。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nb.2024.136609

  • 上一篇:现场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高灵敏新技术
  • 下一篇:通过组氨酸修饰优化金属有机骨架纳米酶活性以同时检测农药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