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转换纳米酶的CRISPR-Cas12a介导的双模发光和比色核酸生物传感平台
基于上转换纳米酶的CRISPR-Cas12a介导的双模发光和比色核酸生物传感平台
1.引言
CRISPR-Cas12a介导的检测与传统PCR相比,提供了一种快速且无扩增的核酸检测策略。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高可靠性、低成本、操作简单的CRISPR-Cas12a介导的双模生物传感系统备受关注。基于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的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生物传感系统已被用于核酸检测,与天然酶相比,纳米酶比色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受到其较低的催化活性的限制。核心-卫星纳米结构很有希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们在单个离散纳米结构中有大量耦合的纳米粒子对,以提高灵敏度。因此,需要在一个混合纳米平台上,将基于UCNP的LRET模式和基于纳米酶的比色模式相结合,建立一种新的CRISPR-Cas12a介导的双模式生物传感系统,实现核酸快速、可靠、灵敏的检测。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基于CRISPR-Cas12a介导的双模式生物传感平台,用于核酸检测。该平台结合了上转换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模式和基于功能化UNSC-ssDNA@MGO纳米复合材料的纳米酶比色法模式。该生物传感纳米平台通过ssDNA和MGO之间的pi-pi叠加,将非特异性ssDNA共轭的上转换纳米酶(UCNP@SiO2@CeO2-ssDNA,表示为UNSC-ssDNA)吸附在Fe3O4复合MGO纳米片上形成的,其中UCNPs作为上转换发光(UCL)供体,氧化铈(CeO2)作为纳米酶,MGO同时作为发光猝灭剂和磁分离器。在上转换发光模式(暗)和比色模式(透明)下,生物传感纳米平台最初处于“OFF”状态,因为UCNPs的发光由于紧密附着而被MGO淬灭,并且磁性去除UNSCs后测试溶液中没有纳米酶。在靶核酸存在的情况下,UNSCs上的ssDNA被活化的Cas12a切割,UNSCs从MGO表面分离。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检测中,纳米酶在溶液中发光恢复并释放,从而诱导颜色变化。该双模式生物传感平台显示出快速灵敏的核酸检测。该平台通过整合LRET和纳米酶比色法,实现了核酸的双重信号输出,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图1.寡核苷酸标记UCNP@SiO2/CeO2纳米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在基于crispr-cas12的双模生物传感平台中的应用示意图(A)构建了以UCNPs为核心,超小CeO2纳米点锚定在UCNP@SiO2外壳上的核心-卫星UNSC纳米复合材料。(B)上转换发光试验。(C)比色试验。
2.结果与讨论
UCNPs@SiO2/CeO2杂化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为构建生物传感纳米平台,首先合成了NaYF4:Yb/ErUCNPs和NaYF4:Yb/Er@ NaYF4UCNPs,尺寸分别为29.3±2.3nm和52.9±6.6nm。然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反胶束微乳液,将合成的核壳型UCNPs包覆在SiO2外壳上,再用APTES修饰使其胺基功能化,得到80.4±4.4nm的单分散UCNP@SiO2-NH2。同时,合成了尺寸为5.2±1.1nm的超小型CeO2纳米晶体,通过配体交换法用BMPA修饰,得到BMPA-CeO2,分散在无水DMF中。BMPA-CeO2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固定在UCNP@SiO2-NH2表面,通过优化UCNP@SiO2与CeO2的质量比,合成90.8±3.5nm的UCNP@SiO2/CeO2纳米复合材料,CeO2纳米晶体均匀分布在二氧化硅表面。元素映射、DLS、XPS和XRD证实了材料的组成和结构。UNSC的UCL光谱在546nm和660nm处显示出两个发射峰,ssDNA修饰后,在紫外可见光谱中鉴定出260nm处的DNA特征峰。合成的UCNP@SiO2/CeO2-ssDNA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电位为-41.7±0.6mV。此外,采用PEI改性法制备了MGO纳米片,平均尺寸约为450nm。
图2.UCNP@SiO2/CeO2杂化物的合成与表征。
CRISPR-Cas12a对ssdna功能化UNSC的反式切割效应用于上转换发光分析
该研究利用SARS-CoV-2的S-cDNA作为靶DNA,设计了相应的CRISPRRNA(crRNAs)。实验证实,S-cDNA的存在可以激活CRISPR-Cas12a系统的反式切割活性。将CRISPR-Cas12a系统整合到生物传感平台后,在546nm和660nm处观察到上转换发光强度显著增加,这归因于激活Cas12a的反式切割效应。
为提高猝灭效率,研究确定MGO的最佳浓度为0.4mg/mL,此时猝灭效率高达95%。通过分析目标cDNA不同浓度下的UCL光谱评估生物传感平台的性能,结果表明,在546nm和660nm处,UCL强度随着S-cDNA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S-cDNA检测的LOD分别为320fM和390fM。Orf-cDNA检测方法的LOD分别为380fM和430fM,表明该上转换荧光检测方法可用于生物样品中cDNA的精确定量。
图3.基于Crispr-cas12的UCL检测性能评价。
UNSC过氧化物酶模拟活性评价及比色分析
该研究通过传统的基于TMB的比色分析,研究了模拟过氧化物酶的UNSC纳米杂交体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UNSC纳米酶能够促进H2O2的分解,将无色的TMB氧化为蓝色的氧化TMB(oxTMB),在652nm处显示出特征吸光度峰。UNSC纳米酶的Vmax和Km值分别为2.929×10−8Ms−1和19.39×10−3M,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模拟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活性.优化结果表明,UNSC模拟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反应条件在pH4.0和37℃条件下相对活性最大。
通过利用MGO的磁性来分离DNA裂解的UNSC,评估了该生物传感器的比色模式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cDNA浓度增加,溶液颜色从浅蓝色逐渐加深,且652nm处的吸光度强度与S-cDNA的对数浓度呈线性相关,检测限为28.4pM。Orf-cDNA检测的LOD为33.1pM,证明了该比色检测模式对cDNA精确定量的可靠性。
图4.UNSCs过氧化物酶模拟催化活性评价及其在生物传感平台上的应用。
双模生物传感平台性能分析
为了评估双模式生物传感平台检测SARS-CoV-2基因的特异性,该研究以五种不同类型的病毒核酸(SARS-CoV-1、HIV-1、HIV-2、HBV和InfA)以及扰变DNA(Scr-S和Scr-Orf)作为阴性样本进行了分析。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只有S-cDNA的存在会导致ssDNA1条带消失,表明阴性病毒cDNA样本无法激活CRISPR-Cas12a系统启动反式切割。
生物传感平台进一步证实了S-cDNA检测的特异性,5种病毒cDNA以及1nM浓度下的Scr-S和2MM-S都不能恢复上转换发光,这与凝胶电泳结果一致。比色模式下,也只有1MM-S和S-cDNA基团存在时,反应溶液的颜色和652nm处的吸光度强度才显著增加。评估结果表明,该基于CRISPR-Cas12a的双模生物传感平台对靶DNA检测具有高特异性,对非靶DNA无反应,可能成为特异性检测SARS-CoV-2基因的工具.
图5.双模生物传感平台检测S-cDNA的选择性研究。
为了测试生物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该研究检测了小鼠血浆和cfBALF中的目标DNA。结果表明,用于检测BALF或血浆中S-cDNA的上转换发光强度和652nm处的吸光度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该双模式生物传感平台在复杂基质中保持功能的稳健性。不同基质条件下加标样品的荧光法回收率为94.0~107.0%,比色法回收率为85.7~103.7%,%RSD值在10%以下,表明该生物传感平台具有良好的精度和重复性。
该研究表明,该CRISPR-Cas12a介导的双模式生物传感平台具有出色的特异性、稳定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有望实现复杂基质中核酸的敏感和准确检测。与FAM-ssDNA-BHQ1报告器相比,基于上转换发光模式的UNSC平台的LOD提高了43倍,且该平台还提供了一种替代的视觉评估方法。
图6.双模生物传感平台稳定性及基质干扰分析。
3.总结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CRISPR-Cas12a介导的双模式核酸检测生物传感平台,结合了上转换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模式和基于功能化UNSC-ssDNA@MGO纳米复合材料的纳米酶比色法模式。该平台利用ssDNA和MGO之间的π-π堆叠,将上转换纳米酶(UNSC-ssDNA)吸附在Fe3O4复合MGO纳米片上,其中UCNPs为LRET供体,CeO2为纳米酶,MGO兼具猝灭和分离功能.在无靶核酸时,平台处于“OFF”状态,UCNPs发光被MGO猝灭,磁性分离后无纳米酶。存在靶核酸时,Cas12a激活并切割UNSC-ssDNA上的ssDNA,释放UNSC并恢复发光,同时CeO2纳米酶催化TMB反应产生颜色变化。该平台实现了快速灵敏的核酸检测,上转换发光和比色模式的检测限(LOD)分别为320fM和28.4pM24.检测时间约为1.5小时,且在不同生理条件和pH值下信号稳定。该双模式平台提高了核酸相关疾病诊断的可靠性和灵活性。CRISPR-Cas12a系统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在即时检测方面展示出优势。该生物传感平台只需重新设计CRISPRRNA序列即可轻松适应其他基于核酸的检测。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s.2024.116963
上一篇:基于机器学习的比色传感器阵列快速区分检测原奶中多种耐抗生素嗜冷菌
下一篇:磁力捕手: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如何巧妙捕获并清除草甘膦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