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癌细胞无处遁形:多模式光学传感器的高灵敏度检测
脑癌细胞无处遁形:多模式光学传感器的高灵敏度检测
脑部病变,如脑肿瘤、中风、多发性硬化症等,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传统的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虽然能够提供详细的脑部结构图像,但在检测早期病变和实时监测病变变化方面存在局限性。例如,MRI和CT扫描设备昂贵、体积庞大,且无法提供连续的实时监测。此外,这些技术在检测早期阶段的病变或病变的微小变化时可能不够敏感,这对于需要早期干预的疾病(如脑癌和多发性硬化症)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图 1 传感器在脑病变检测中的应用示意图
如图1,为了解决这些挑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裂环谐振器(SRRs)的多模式折射率(MMRI)等离子体光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光与金属纳米结构的相互作用,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从而对周围介质的折射率变化极为敏感。这种传感器能够在1500nm至3500nm的波长范围内产生双共振模式,显著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研究内容
图 2 光学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研究人员通过有限差分时域(FDTD)方法对该传感器进行了模拟和优化。通过调整SRRs的几何参数(如空气间隙长度、环半径和环宽度)以及材料选择(金、银、铝),实现了卓越的性能。最终,金因其在灵敏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被选为传感器的主要材料。如图2为该传感器的三维结构,该结构采用金质SRR与SiO₂介质层结合。
图 3 传感器反射光谱及灵敏度分析
如图3,该图展示了传感器在不同折射率下的反射光谱变化,以及通过曲线拟合得出的灵敏度分析结果。第一共振模式的灵敏度最高,达到1778.3nm/RIU,显示出传感器对脑癌细胞检测的高灵敏度。
此外,该传感器在第一共振模式下的检测限(LOD)为0.016RIU,优值(FOM)达到7RIU⁻¹,品质因数(QF)为11.7。这些性能指标表明,该传感器不仅能够检测到极小的折射率变化,还能在多种复杂的生物医学应用中保持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图 4 不同脑部病变对传感器反射光谱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模拟不同脑癌细胞的折射率变化,验证了该传感器在检测脑癌细胞方面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到脑癌细胞的存在,并且对不同类型的脑癌细胞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这一发现为脑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图 5 传感器在不同极化和温度条件下的反射光谱
此外,该传感器在不同温度和入射光角度下均能保持稳定的性能,显示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这意味着该传感器可以在多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使用,不受外部条件的限制,进一步拓展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这项研究不仅为脑部病变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还为其他生物医学应用(如癌症检测、血糖监测和病原体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人员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该传感器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并进一步优化其性能,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总之,这项基于分裂环谐振器的多模式等离子体光学传感器的研究,为脑部病变的早期检测和实时监测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敏且可靠的解决方案,有望在未来医学诊断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4-84761-x
上一篇:肾移植排斥诊断:MMDx为何“力不从心”?
下一篇:基于LAMP-CRISPR/Cas12a的大肠杆菌O157:H7高灵敏检测技术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