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酶助力的SERS传感器:开启超灵敏细菌检测双模新时代
研究背景
细菌感染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早期精准检测对于控制感染传播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检测方法往往耗时且操作复杂。近年来,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凭借其快速、灵敏的特点在生物检测领域崭露头角。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纳米酶的SERS传感器,它能够实现对细菌的超灵敏双模检测,为临床快速诊断细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独特的双模检测原理
该传感器由捕获模块和信号模块组成。捕获模块利用修饰有细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能够高效富集低浓度细菌。信号模块则将具有氧化酶样活性的介孔二氧化锰(MnO₂)纳米酶与金纳米颗粒相结合,通过催化反应将SERS非活性的无色底物TMB转化为SERS活性的蓝色产物oxTMB,从而在产生显著SERS信号增强的同时,也具备了比色检测能力。这种双模检测策略不仅提高了检测灵敏度,还增强了结果的可靠性。
图 1.用于超灵敏双模式细菌检测的氧化酶样SERS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氧化酶样活性与SERS信号放大
氧化酶样活性:MnO₂-Au展现出类似氧化酶的活性,能够将无色的TMB催化氧化为蓝色的oxTMB,并在652 nm处产生明显的吸收峰。动力学分析表明,MnO₂-Au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0.28 μM/s,底物亲和力(Km)为140.55 μM。
SERS信号放大:MnO₂-Au能够显著增强SERS信号。实验表明,oxTMB在1601 cm⁻¹处的拉曼峰强度远高于TMB,且MnO₂-Au的SERS增强因子达到5.872×107。
图 2.MnO₂−Au 的氧化酶样活性及其对 SERS 信号的放大性能
捕获模块的合成与表征
Fe3O4纳米颗粒的合成: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均匀尺寸的Fe3O4纳米颗粒,其磁饱和值为51.7 emu/g,能够在1分钟内通过外部磁场完全分离。
功能化修饰:通过共价结合的方式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Apt)修饰到Fe3O4纳米颗粒表面,成功制备了捕获模块(FA)。修饰后的FA对S. aureus具有高效的富集能力,富集效率接近80%。
图 3.捕获模块的合成与表征
双模检测性能
检测灵敏度:在人工样本中,传感器对S. aureus的SERS检测限为7 CFU/mL,比色检测限为30 CFU/mL。SERS模式下,oxTMB的特征峰强度与细菌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²=0.985);比色模式下,溶液的吸光度与细菌浓度的对数也呈线性关系(R²=0.95)。
选择性与重复性:传感器对S. aureus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即使在含有其他干扰细菌的混合样本中,也仅对S. aureus产生明显的SERS和比色响应。此外,不同批次传感器的SERS和比色信号重复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8%和5.1%。
图 4.传感器在人工样本中的 SERS 和比色双模检测性能
双模检测的优势
高浓度与痕量检测:在高浓度(10⁴ CFU/mL)和痕量(10 CFU/mL)细菌样本中,双模传感器均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性能。在高浓度条件下,SERS和比色信号均能准确反映细菌浓度,与金标准细菌培养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5%和89%;在痕量条件下,尽管比色信号不明显,但SERS信号仍能准确检测到细菌,回收率为90%。
图 5.双模检测优势的验证
临床样本检测
败血症血样检测:在败血症小鼠模型中,传感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血样中的细菌。SERS和比色检测结果与金标准细菌培养法一致,回收率在90%到105%之间,证明了该传感器在实际临床样本中的应用潜力。
图 6.使用双模传感器检测败血症小鼠中的细菌
结论
这种基于纳米酶的SERS-比色双模传感器为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且准确的新方法。其独特的双模检测机制不仅拓宽了检测的应用场景,还通过两种模式的相互验证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成本降低,有望在临床诊断、食品安全检测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公共卫生安全和疾病防控贡献力量。
DOI: 10.1021/acsanm.5c01030
上一篇: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磁弛豫开关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新型比色夹心法在复杂样本中的应用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