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酶催化+磁适体捕获:双模式系统精准狙击耐药菌
纳米酶催化+磁适体捕获:双模式系统精准狙击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MDRB)每年导致全球约70万人死亡,预计2050年相关死亡人数将超1000万,严重威胁公共健康。传统检测方法如培养法耗时数天,PCR技术易受污染且需专业操作,MALDI-TOFMS和SERS等依赖昂贵设备,检测限通常在10²–10⁵CFU/mL,难以满足低浓度快速检测需求。
适体作为分子识别元件,具稳定性高、功能化简单等优势,但单一适体在复杂基质中亲和力有限。多价适体通过增强靶标结合力提升检测灵敏度,如DNA编程的多价适体支架可显著提高捕获效率。金属-有机框架(MOF)和共价有机框架(COF)因多孔结构和催化活性,在生物传感中潜力显著:MOF可作为纳米酶模拟天然酶活性,COF的荧光特性和硼酸基团可增强底物吸附与细菌亲和力。
本研究结合多价适体与MOF@COF纳米酶,构建双模式检测平台:利用Y型DNA支架制备磁性多价适体(MP@mApt)增强细菌捕获,通过MOF@COF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荧光特性实现比色/荧光同步检测,解决现有方法灵敏度不足与单模式易误判的问题。
研究内容
图1. MP@mApt的制备与表征
通过Y型DNA支架在磁性颗粒(MP)上组装多价适体,制备MP@mApt。CLSM和UV–vis光谱证实Apt-1和Apt-2成功偶联,zeta电位从−19.2mV降至−38.2mV,磁饱和值30.7emu/g,表明改性未显著影响磁性。
图2.琼脂板上的细菌为原细菌溶液、上清液和细菌/MP复合物。计算了AB和PA的捕获效率。
多价适体对鲍曼不动杆菌(AB)和铜绿假单胞菌(PA)的捕获效率超77%,较单价适体提升50%,70天后仍保留>55%捕获效率,稳定性优异。该多价效应通过减少结合熵罚,增强靶标亲和力,为超灵敏检测奠定基础。
图3. MOF@COF的制备与表征
采用“顺序生长法”合成FeNi-MOF-NH₂@COF(MOF@COF),TEM显示核壳结构,EDS和XPS证实元素分布。FT-IR和PXRD表明COF壳层保留MOF晶体特征,硼酸基团引入使zeta电位从24.2mV降至11.0mV。
图4. MOF@COF的模拟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活性和发光性能
MOF@COF的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在pH5时较FeNi-MOF-NH₂提升2倍,Michaelis-Menten常数显示对底物亲和力更高,OH生成量是FeNi-MOF-NH₂的2倍。荧光强度较纯COF提升2倍,归因于分子内氢键形成的ESIPT结构,且在多种恶劣条件下稳定性优异。
图5. AB和PA双模检测
比色模式下,AB和PA在10²–10⁸CFU/mL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12和10CFU/mL;荧光模式下,线性范围10–10⁸CFU/mL,检测限2和3CFU/mL,较单模式更灵敏。
图6. 双模生物传感平台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特异性实验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非靶菌信号可忽略,金属离子和蛋白无干扰。双模式通过数据互证降低误判,如AB在两种模式下回收率96.8%–105.0%,RSD<5%,优于单模式策略。
本研究构建的MOF@COF/磁性多价适体双模式平台,通过多价适体高效捕获细菌,结合MOF@COF的催化与荧光特性,实现MDRB超灵敏检测。比色/荧光模式检测限低至2CFU/mL,在生物样本中回收率96.8%–105.0%,具高特异性和稳定性。双模式互证提升结果可靠性,为临床MDRB快速检测提供新策略。未来可通过更换适体拓展至其他病原菌,结合便携式设备实现现场检测,在公共卫生与感染防控中具广阔前景。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nb.2024.135719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双剑合璧!铜酞菁COF携单原子和银粒围剿病原菌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