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纤毛启发的纳米酶水凝胶复合材料:开启集成化细菌检测新路径

黏膜纤毛启发的纳米酶水凝胶复合材料:开启集成化细菌检测新路径

原创
来源:徐礼龙
2025-08-07 14:41:47
16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近期,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以纳米酶为核心的水凝胶复合材料,整合纳米线实现了细菌的高效裂解与检测。

人口的快速流动加剧了病原体的传播与感染,给全球医疗系统和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尽管在细菌检测领域已有不少进展,但当前的检测策略仍高度依赖专业仪器或对细菌样本进行复杂处理,难以满足快速、便捷检测的实际需求。受肺部纤毛及其表面黏液的启发,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以纳米酶为核心的水凝胶网络,并将其整合到纳米线中,以实现对细菌的全面裂解与检测,为解决现有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的核心是纳米酶(Cu2O)引发和交联的水凝胶(NICH),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肺部纤毛及表面黏液 ——ZnO 纳米线模拟刚性纤毛,凭借机械力穿透细菌,而水凝胶则模仿黏液的黏附特性,快速捕获病原体,同时吸收并限制裂解物,便于后续检测。Cu2O纳米酶在此过程中兼具多功能引发剂和交联剂的作用,通过一步凝胶化过程解决了纳米酶颗粒的聚集问题,并提高了比色检测的灵敏度。具体而言,Cu2O催化丙烯酰胺单体聚合形成水凝胶骨架,壳聚糖与Cu2O纳米颗粒形成配位键,实现纳米酶的均匀包裹,这种结构让水凝胶能可控地组装在 ZnO 纳米线上,形成高效的细菌捕获、裂解和检测平台。

 

图 1 :NICH 及其组装到纳米线上的示意图,模拟肺纤毛和黏液特性,展示细菌裂解与检测过程。

 

图 2 :展示 NICH 的形成,含 Cu₂O 纳米颗粒图像、水凝胶前后照片及相关性能曲线。

实验数据显示,该平台性能优异:经亲水修饰的 ZnO 纳米线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率可达 100%,且在熔喷布上的抗菌效果能维持 14 天,有望延长口罩等防护用品的使用寿命;水凝胶与纳米线的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杀菌效率,其中 25μL 水凝胶前驱体制备的平台(NICHN 25)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时间分别仅为 1.6 分钟和 2.6 分钟,远快于单独使用纳米线或水凝胶的效果。

 

图 3 :说明 Cu₂O 制备水凝胶的机制与优化,含反应方程、光谱及性能数据。

图 4 :展示 ZnO 纳米线结构、杀菌效果及在熔喷布上的长期抗菌应用。

在检测方面,该平台通过检测细菌裂解释放的谷胱甘肽(GSH)实现比色分析,对 GSH 的检测限低至 0.85μM,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限分别为 4.1×10⁴ CFU 和 7.1×10⁶ CFU,且不受半胱氨酸、牛血清白蛋白等干扰物质影响。此外,该平台适配柔性基底,如经修饰的滤纸,虽灵敏度略有下降但成本更低,还可与智能手机 APP 结合实现快速读数,无需大型仪器。值得注意的是,硅纳米线也可作为替代基底,凭借良好的导电性和可修饰性,为构建复杂传感器系统提供可能。

 

图 5 :展示 NICH - 纳米线平台的杀菌性能,含细菌裂解过程、杀菌时间及剪切强度。

这种集成平台实现了细菌消毒、裂解与检测的一体化,且制备简便、适配多种基底,为资源有限地区的家庭病原体自测提供了安全、便捷的解决方案,有望在公共卫生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Tan Z, Wang X, Wang Z, et al. Mucociliary Clearance Inspired Nanozyme‐centric Hydrogel Composites for Integrated Bacterial Detection[J]. Advanced Science, 2025: e03809.

  • 上一篇:适配体“精准捕捉”绿脓杆菌: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新方法
  • 下一篇:大豆真菌污染检测新突破:VNIR 与 SWIR 高光谱数据的协同多水平融合框架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