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非侵入性检测新方法:基于纸基传感器的研究
探索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非侵入性检测新方法:基于纸基传感器的研究
引言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上消化道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其症状包括胃酸反流引起的不适和并发症,如食管炎、喉炎、慢性咳嗽和哮喘等。随着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迫切需要一种低成本、用户友好且非侵入性的早期诊断方法。本文将介绍一种创新的纸基传感器(CP传感器),它通过检测唾液中的胃蛋白酶(pepsin)水平,实现了对GERD的高效筛查。
正文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GERD的诊断一直面临挑战,目前的金标准——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24 h MII-pH),虽然准确但成本高、操作复杂且耗时长。因此,开发一种简单易用、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唾液作为一种理想的生物样本,因其含有胃蛋白酶而在GERD诊断中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的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需要复杂的仪器和技术支持,难以普及应用。
2. 纸基传感器的设计与原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荧光聚合物胶体的纸基视觉传感器(CP传感器)。该传感器由特殊形状的纤维素纸条和嵌入其中的荧光胶体组成。荧光胶体自组装成具有独特结构的纳米微球,其主链为聚芴(PF),侧链为修饰有萘二酰亚胺(NDI)的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胶体的荧光强度,还使得聚合物在不同状态下表现出不同的荧光颜色(蓝色、绿色和白色)。
当样品溶液中的胃蛋白酶与胶体接触时,会水解胶体中的酰胺键,导致侧链分离并扩散到溶液中,从而使荧光信号减弱。这种变化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该传感器对胃蛋白酶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0.3 ng/mL,远优于现有方法。
3. 实验结果与性能评估
为了验证传感器的性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多项实验。首先,通过调整pH值,测试了传感器在不同酸碱度下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在pH值为2的条件下,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最高;而在较高pH值下,检测效果显著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胃蛋白酶在弱酸性环境中活性最强,而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则失去活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使用人工唾液和真实唾液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传感器对人工唾液中的胃蛋白酶具有良好的响应性,且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准确性。通过对15名健康志愿者和15名确诊GERD患者的唾液样本进行检测,CP传感器的总体检测准确率达到了76.7%,显示出其在GERD筛查中的巨大潜力。
4. 应用前景与优势
CP传感器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还具备便携性和低成本的特点。用户可以在家中自行采集唾液样本,并使用简单的工具如UV灯进行检测。这使得长期自我监测成为可能,有助于提高早期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该传感器还可以用于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为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荧光聚合物胶体的纸基传感器为GERD的非侵入性筛查提供了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手段。其独特的设计和优异的性能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优化传感器的性能,拓展其应用场景,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未来展望
尽管CP传感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一些改进空间。例如,进一步降低检测限,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以及开发更简便的操作方法。同时,扩大临床试验规模,收集更多数据,以验证其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不断完善这一技术,推动其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He, Z., Wu, J., He, Z., Chen, J., Fang, W., Zhang, Y., Shen, X., Ren, Y., Chen, Y., He, J., Yan, D., Chen, P., & Zhou, M. (2025). A Paper-Based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Utilizing a Cleavable Fluorescent Polymer.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14(2402919).
Scheme 1. 用于胃蛋白酶的 CP 纸质传感器的制造和检测过程的示意图。
图 2. 用于表明 P3 的重复单元(a)、P4 的重复单元(b)和 P2 的重复单元(c)的 HOMO - LUMO 分布的理论模拟。(d)P3、P2 和 P4 的 HOMO - LUMO 能级。(e)P4 胶体对胃蛋白酶的响应机制示意图。
上一篇:摸索新型超灵敏氮氧化物传感器:碲纳米管/碲氧化物异质结的应用
下一篇:揭秘外泌体检测新前沿:生物传感器助力疾病诊断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