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RNA生物传感器新突破:自供电传感器实现超灵敏检测
微RNA生物传感器新突破:自供电传感器实现超灵敏检测
引言
微RNA(miRNA)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在癌症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miRNA检测方法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存在局限性,而电化学分析法因其高灵敏度和低成本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自供电生物传感器,它通过级联放大策略实现了对miRNA的超灵敏检测,为快速疾病标志物监测提供了新的路径。这项研究由西安交通大学和信阳师范学院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并发表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上。
自供电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 材料合成与结构设计
研究团队采用简单的模板法制备了立方体结构的MnS@MoS₂复合材料。这种材料不仅提高了酶载量,还加速了电子传输,增强了检测效果。MnS@MoS₂/AuNPs复合材料通过Au-S键固定在碳纸电极表面,形成生物阳极和生物阴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验证了材料的成功制备及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2. 级联生物信号放大策略
该传感器采用了催化发夹自组装(CHA)和杂交链反应(HCR)两种级联生物信号放大策略。当目标miRNA-199a存在时,首先与H1的趾端域杂交,导致发夹打开并引发链置换反应。随后,H2与H1结合形成H1-H2复合物,取代目标miRNA-199a,促进CHA产物的快速生成。进一步地,在H3和H4的存在下,触发HCR反应,生成负载葡萄糖氧化酶(GOD)的长双螺旋DNA链。这些GOD分子催化葡萄糖氧化,释放电子,最终产生显著增强的电流信号。
3. 实验装置与检测过程
生物阴极和生物阳极通过电解液溶液形成完整的电极电路。在实验中,样本被滴加到芯片的工作电极区域,智能手机通过蓝牙接收实时电流信号,实现了便携式、实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在0.5 fmol/L至100 pmol/L的浓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LOD)低至0.14 fmol/L。
图表与数据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研究团队使用了多种图表进行辅助说明。例如,图3展示了不同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CV)曲线和线性扫描伏安(LSV)曲线,验证了传感器的选择性和特异性。此外,通过测量不同浓度miRNA-199a的瞬态电流,研究团队建立了目标浓度与瞬态电流之间的线性关系,进一步证明了传感器的高灵敏度和准确性。
应用前景与挑战
1. 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该自供电生物传感器在人血清样本中的检测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具体来说,传感器对干扰miRNA和碱基错配链的响应较低,显示出优异的选择性;在4°C条件下储存12天后,瞬态电流信号仍保持在初始值的90%以上,证明了其稳定性;六次独立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体现了良好的重复性。
2. 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该传感器在实验室环境中表现出色,但在复杂样品中的长期稳定性和耐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实际样品测试中确认稳定性和重复性,并研究长期性能以确保可靠性。此外,研究团队还将致力于优化传感器的设计,提高其在临床诊断和生物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结论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MnS@MoS₂复合材料的自供电生物传感器,通过级联生物信号放大策略实现了对miRNA-199a的超灵敏检测。该传感器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宽检测范围和强选择性,还能通过蓝牙将信号传输到智能手机,方便临床诊断。然而,其在复杂样品中的长期稳定性和耐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未来的工作将聚焦于实际样品测试和长期性能研究,以确保传感器的可靠性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Xu, J., Luo, X., Chen, H., Guo, B., Jia, L., Wang, F. (2025). A self-powered biosensor with cascade amplification capability facilitates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microRNA biomarkers.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75, 117233.
Fig. 1. (A)级联生物策略,(B)生物电极的构建过程,(C)自供电生物传感器的制备,(D)便携式检测设备。
Fig. 2. (A 和 B)MnCO₃ 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C)MnS@MoS₂ 的 SEM 示意图,(D - F)MnS@MoS₂/AuNPs 的 SEM 图像。(G)MnS@MoS₂ 的 X 射线衍射(XRD)衍射光谱,(H)MnS@MoS₂ 的拉曼光谱,以及(I - L)MnS@MoS₂ 的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谱。
上一篇:超灵敏双功能检测:Ce基多金属氧酸盐/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纳米酶赋能H2O2和抗坏血酸现场特异性检测
下一篇:超灵敏荧光侧向层析免疫测定:AIENP@Ni/EC纳米复合材料实现果蔬中氯噻酮、多效唑与氟虫腈的同步快速检测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