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 - 微流控 “单菌慧眼”:无需预培养的细菌精准识别与分选技术新突破

拉曼 - 微流控 “单菌慧眼”:无需预培养的细菌精准识别与分选技术新突破

原创
来源:徐礼龙
2025-09-04 16:35:04
2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研究团队开发的拉曼 - 微流控系统通过 S 形通道与大激光光斑实现单个细菌无需预培养的稳定高质量识别与分选,保留细菌活性并建立 23 种细菌拉曼光谱数据库,为细菌快速识别及耐药性研究奠定基础。

传统细菌检测方法因依赖预培养过程,不仅耗时漫长,还难以覆盖超过 99% 未成功实验室培养的细菌,严重制约了疾病诊断和微生物研究效率。近日,清华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拉曼 - 微流控系统,实现了无需预培养的单个细菌高质量识别与分选,为快速细菌检测和耐药性研究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该系统的核心创新在于融合了微流控技术与拉曼光谱优势,攻克了传统拉曼检测的两大关键难题。一方面,团队设计了双向流控微流控系统,通过 S 形通道和高精度双向泵精准控制细菌运动。S 形通道延长了细菌在检测区域的停留时间,配合扫描振镜形成的 200μm×200μm 大激光光斑,有效扩大检测范围,避免因细菌移动导致的信号丢失,显著提升了动态测量的信噪比和稳定性。实验数据显示,与传统小光斑静态测量相比,该系统对大肠杆菌的活性损伤更小,照射后细菌活性参数从 5.4×10⁶ CFU/mL 仅降至 5.0×10⁶ CFU/mL,远高于小光斑照射后的 3.6×10⁶ CFU/mL,成功实现了细菌活性的保留。

1 :为拉曼 - 微流控系统的示意图与流程图,展示核心模块及细菌进入、识别、分选流程。

 另一方面,系统整合了图像识别模块,通过 MATLAB 程序对细菌轮廓和位置进行实时分析,辅助调控泵的流速和方向,实现了细菌的初步分选和精准定位。三个核心模块 —— 微流控流量控制、图像识别和拉曼检测的协同工作,使单个细菌从进入系统到完成检测的全过程可在 1-5 分钟内完成,大幅提升了检测效率。

2 :含微通道湿法刻蚀掩模示意图、图像识别步骤图及大光斑结合 S 形通道动态测量示意图。

 在可行性验证中,研究团队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象,对比传统静态拉曼测量与新系统的动态测量结果,两者光谱特征基本一致,证实了系统的可靠性。对同一菌株不同单个细菌的重复测量显示出良好的重现性,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稳定性。

3 :对比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统静态与拉曼 - 微流控结果,及同菌株重复性验证光谱。

 该系统在细菌耐药性研究中展现出重要价值。通过分析氯霉素耐药大肠杆菌与普通大肠杆菌的拉曼光谱,发现 1458 cm⁻¹ 1485 cm⁻¹ 处的拉曼峰强度比存在显著差异,耐药菌株的强度比是普通菌株的两倍。这一特征与细菌核酸合成活动相关,为快速判断细菌耐药性提供了无标记的检测依据。未来通过引入不同浓度药物溶液,系统可动态观察细菌耐药性变化过程,助力临床用药指导。

4 :为有无氯霉素耐药性的大肠杆菌拉曼光谱对比图。

 基于该系统,研究团队建立了包含 23 种常见细菌的拉曼光谱数据库,涵盖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菌等菌株。通过分析光谱特征,揭示了不同细菌的组成和结构特性:乳酸菌在 2800-3000 cm⁻¹ 脂质区域存在共性峰,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帕拉杆菌和柯林斯菌则在 1435 cm⁻¹ 1460 cm⁻¹ 处呈现独特的峰分裂现象,甚至在 2723 cm⁻¹ 沉默区出现特征峰,为探索其代谢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5 展示部分检测细菌的拉曼光谱,完整结果见补充材料。

 这项技术突破为临床诊断和微生物研究带来多重价值:无需预培养的特性使其能检测难培养细菌,缩短诊断时间;保留细菌活性的优势支持后续培养和药敏测试;建立的光谱数据库为快速细菌识别奠定基础。研究团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细菌样本种类和数量,完善数据库,深入研究细菌耐药性的时空动态机制,并计划将系统应用于循环肿瘤细胞等其他单细胞研究领域。

该拉曼 - 微流控系统的建立,不仅为细菌快速检测提供了革新性工具,也为疾病快速诊断、耐药性动态研究及未知微生物探索开辟了新路径,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意义。

参考文献:Shu Z, Zhang X, Li F, et al. A Raman-Microfluidic System for Single Bacterium Identification, and Sort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acterial Properties Analysis[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25: 344530.

  • 上一篇:暂无
  • 下一篇:脂多糖印迹MIP传感器:高灵敏度沙门氏菌现场快速检测新突破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