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曲霉菌“现形”:AI图像识别自动识别获验证

临床曲霉菌“现形”:AI图像识别自动识别获验证

原创
来源:占英
2025-09-12 11:28:42
55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本概念验证研究以ITS、BenA及CaM测序为金标准,采集4种临床重要曲霉菌属物种(黄曲霉、烟曲霉、黑曲霉、土曲霉)的6867张菌落图像(≥7天),评估ResNet-18、Inception-v3、DenseNet-121三种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性能。

曲霉菌感染近年发病率显著上升,已成为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中,曲霉菌多引发慢性肺部疾病(如曲霉菌球),而在免疫缺陷人群(如化疗患者、移植受者、HIV感染者)中,侵袭性曲霉菌病是导致发病与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黄曲霉、烟曲霉、黑曲霉、土曲霉是最常见的致病物种。

传统曲霉菌物种鉴定依赖菌落形态与显微特征观察,但该方法需丰富的真菌鉴定经验,且对罕见或隐秘物种识别困难;PCR测序虽准确,却存在操作繁琐、耗时久、成本高及依赖专业人员的缺陷;MALDI-TOFMS虽为高通量技术,但受限于真菌蛋白质提取难度大、数据库物种覆盖不足等问题。

同时,曲霉菌培养仍是后续物种鉴定与药敏试验的关键前提,非培养方法无法替代。近年AI图像识别在医学领域(如皮肤病诊断、放射影像分析、癌细胞识别)应用成效显著,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将AI图像识别技术用于曲霉菌属物种自动识别,旨在开发一种快速、低成本、低专业门槛的鉴定方法,为临床实验室提供新工具。

研究内容

1.本研究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图像分类的工作流程。

研究共采集107株曲霉菌(98株临床株、9株参考株)的11762张图像,初始划分4988张训练图、4463张验证图、2311张测试图,三种模型准确率为96.88%-97.96%。因7天内幼龄菌落形态未成熟、特征不显著,筛选出≥7天的6867张图像重新划分(2813张训练图、2814张验证图、1240张测试图)。筛选后的图像涵盖黄曲霉、烟曲霉、黑曲霉、土曲霉四种物种,菌落形态成熟,具备更清晰的物种特异性特征(如颜色、纹理),为后续模型训练与评估提供高质量数据基础。

与传统鉴定方法相比,AI图像识别具有显著优势:周转时间短(输入图像后几秒内出结果),仅需初级实验室人员(短期培训即可操作),试剂与设备成本低(仅需数码相机与电脑),结果解读简单;而形态观察依赖资深真菌专家且解读困难,PCR测序成本高、耗时久且依赖专业人员,MALDI-TOFMS设备昂贵且真菌蛋白质提取复杂。同时,AI图像识别无需复杂前处理,直接基于菌落图像分析,弥补了传统方法在效率、成本与专业门槛上的缺陷,更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应用。

本概念验证研究证实,基于菌落图像的AI识别技术可有效实现临床重要曲霉菌属物种的自动鉴定。ResNet-18在三种卷积神经网络中表现最优,测试准确率99.35%且误识率最低,其性能优于Inception-v3DenseNet-121。研究发现,图像中菌落形态特征的完整性(如成熟度、产孢情况)对识别准确性至关重要,典型特征图像的识别效果更佳。

与传统鉴定方法相比,AI图像识别具有快速、低成本、低专业门槛的优势,仅需数码相机与电脑即可操作,结果解读简便。未来通过扩充数据库(纳入更多曲霉菌物种、其他丝状真菌及显微图像),该技术有望发展为临床实验室常规诊断工具,为曲霉菌感染的快速精准诊断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临床微生物鉴定效率的提升。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22221751.2024.2434573

  • 上一篇:告别复杂PCR!光子晶体助HIV载量便捷检测
  • 下一篇:纳米酶增强型PfAgo生物传感器:实现食品中沙门氏菌的超灵敏可视化检测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