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SERS/ATP 生物发光双模免疫生物传感器同时捕获、灭活和检测总/死/活鼠伤寒沙门氏菌
使用 SERS/ATP 生物发光双模免疫生物传感器同时捕获、灭活和检测总/死/活鼠伤寒沙门氏菌
1.引言
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体,对全球公共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的检测方法如平板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在检测活菌和死菌方面存在局限性,无法准确区分沙门氏菌的活性状态。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同时检测食品样本中总菌、活菌和死菌的高灵敏度检测平台,对于精确控制食品污染和预防疾病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集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与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ATP-BL)的双模免疫生物传感器技术。通过合成ConA-Fe₃O₄@AuNPs捕获探针和Apt-Au@PB@Au@AgNPs信号探针的方法,形成了一种可磁分离的“三明治”复合结构。该技术能够产生高强度的SERS信号以量化总沙门氏菌数量,并通过光热裂解触发ATP释放,从而通过BL信号响应活沙门氏菌的数量。这种方法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无法同时准确区分活菌和死菌的问题,实现了高灵敏度(检测限低至8.56 CFU/mL活菌和4.99 CFU/mL总菌)、高特异性检测,并在2.5小时内完成检测,为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精准控制和污染预防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图 1 SERS/ATP-BL 双峰生物传感器形成示意图(A)捕获探针的制备过程;(B)信号探头的制造工艺;(C)检测原理。
2.结果与讨论
Fe₃O₄NPs、Fe₃O₄@AuNPs和ConA-Fe₃O₄@AuNPs的TEM图像和表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Fe₃O₄NPs、Fe₃O₄@AuNPs和ConA-Fe₃O₄@AuNPs的形态,发现这些纳米颗粒呈球形,分散良好,尺寸均匀。Fe₃O₄NPs的直径为11.82±0.84 nm,Fe₃O₄@AuNPs的直径为35.09±0.27 nm,ConA修饰后表面出现薄膜状层。此外,通过Zeta电位、UV-vis光谱、FTIR光谱、XRD和XPS等表征手段,确认了ConA成功修饰在Fe₃O₄@AuNPs表面,且这些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
图 2 Fe₃O₄NPs、Fe₃O₄@AuNPs和ConA-Fe₃O₄@AuNPs的TEM图像和表征:A:Fe₃O₄NPs的TEM图像。 B:Fe₃O₄@AuNPs的TEM图像。 C:ConA-Fe₃O₄@AuNPs的TEM图像。 D:Fe₃O₄NPs、Fe₃O₄@AuNPs和ConA-Fe₃O₄@AuNPs的尺寸分布图。 E:Fe₃O₄NPs、Fe₃O₄-PEI NPs、Fe₃O₄@AuNPs、NH₂-Fe₃O₄@AuNPs和ConA-Fe₃O₄@AuNPs的Zeta电位图。 F:Fe₃O₄NPs、Fe₃O₄-PEI NPs和Fe₃O₄@AuNPs的UV-vis光谱图。G:Fe₃O₄NPs和Fe₃O₄@AuNPs的FTIR光谱图。 H:Fe₃O₄NPs和Fe₃O₄@AuNPs的XRD图谱。 I:Fe₃O₄NPs和Fe₃O₄@AuNPs的XPS图谱。 J:Fe₃O₄NPs和Fe₃O₄@AuNPs的VSM曲线。 K:Fe₃O₄@AuNPs和Fe₃O₄NPs的磁性分离测试。
验证了AuNPs、Au@PBNPs、Au@PB@AuNPs和Au@PB@Au@AgNPs的TEM图像和表征:通过TEM观察了AuNPs、Au@PBNPs、Au@PB@AuNPs和Au@PB@Au@AgNPs的形态,发现这些纳米颗粒分散良好,尺寸均匀,Au@PB@Au@AgNPs的直径为68.26±0.48 nm。EDS元素映射分析证实了C、N、Fe、Au和Ag元素在结构中的成功掺入和分布。UV-vis光谱和Zeta电位分析表明,随着层层包覆,纳米颗粒的SPR峰发生红移,最终Au@PB@Au@AgNPs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SERS信号增强效果。
图 3 AuNPs、Au@PBNPs、Au@PB@AuNPs和Au@PB@Au@AgNPs的TEM图像和表征: A1:AuNPs的TEM图像。 A2:Au@PBNPs的TEM图像。 A3:Au@PB@AuNPs的TEM图像。 A4:Au@PB@Au@AgNPs的TEM图像。 B:Au@PB@Au@AgNPs的TEM-EDS光谱。 C:Au@PB@Au@AgNPs的元素含量(Au、Ag、Fe、C和N)。 D:AuNPs、Au@PBNPs、Au@PB@AuNPs和Au@PB@Au@AgNPs的UV-vis光谱图。 E:AuNPs、Au@PBNPs、Au@PB@AuNPs和Au@PB@Au@AgNPs的Zeta电位图。
ConA添加量和孵育时间对捕获效率的影响及SERS信号优化:研究了ConA添加量(1-8 mg)和孵育时间(20-120 min)对捕获效率的影响,发现4 mg ConA和60 min孵育时间可获得最佳捕获效率(98.93%)。此外,优化了信号探针中PB、Ag和Au的含量,以及SERS信号探针的最佳条件,包括FeCl₂·4H₂O和K₃[Fe(CN)₆]的浓度、HAuCl₄和AgNO₃的用量等。结果表明,Au@PB@Au@AgNPs在2130 cm⁻¹处表现出最强的SERS信号响应,是之前报道的Au@PBNPs的12倍。
图 4 ConA添加量和孵育时间对捕获效率的影响及SERS信号优化:A:不同ConA添加量与沙门氏菌捕获率的关系图。 B:ConA-Fe₃O₄@AuNPs与沙门氏菌孵育时间的优化。 C:不同ConA-Fe₃O₄@AuNPs添加浓度下重悬液和上清液中的相对细菌负载量。 D:Au@PBNPs、Au@PB@AuNPs、Au@PB@AgNPs和Au@PB@Au@AgNPs的SERS光谱。 E:沙门氏菌适配体浓度的优化。 F:信号探针与沙门氏菌孵育时间的优化。 G:沙门氏菌、捕获探针-沙门氏菌、信号探针-沙门氏菌和捕获探针-沙门氏菌-信号探针夹心复合物的TEM图像。
光热性能评估:评估了Fe₃O₄NPs、Fe₃O₄@AuNPs、AuNPs、Au@PBNPs、Au@PB@AuNPs、Au@PB@Au@AgNPs以及物理混合溶液的光热性能。在17.0 W/cm²的光功率密度下,Au@PB@Au@AgNPs在10分钟内温度超过72.5℃,足以灭活沙门氏菌。此外,光热循环加热曲线显示,复合材料在多次加热和冷却循环后仍表现出优异的光热转换稳定性。
图 5 光热性能评估:A:光照区域示意图。 B:不同光功率下Au@PB@Au@AgNPs的光热加热曲线。 C:不同材料溶液在17W/cm²下的实时光热成像图。 D:不同材料溶液在17W/cm²下的光热加热曲线。 E:夹心结构的光热循环加热曲线。
光热裂解沙门氏菌的效果评估:评估了不同纳米材料在LED灯照射前后的杀菌效果。结果显示,Au@PB@Au@AgNPs和物理混合溶液在照射后表现出显著的杀菌效果,杀菌率超过90%,混合溶液在71℃下杀菌率达到100%。SEM和荧光图像显示,照射后细菌结构被破坏,细胞内容物泄漏,证实了光热裂解的有效性。
图 6 光热裂解沙门氏菌的效果评估:A:未经光照处理的对照组和不同纳米材料对沙门氏菌的灭菌效果。 B:经光照处理后不同纳米材料对沙门氏菌的灭菌效果。 C:不同纳米材料处理前后沙门氏菌菌落的照片。 D1:光照处理前后沙门氏菌的SEM图像。 D2:光照处理前后沙门氏菌的荧光图像。
ATP-BL法检测活沙门氏菌的可行性评估:评估了ATP-BL法在光热裂解后检测活沙门氏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活沙门氏菌在LED灯照射后释放的ATP显著增加了BL信号,而死沙门氏菌的BL信号微弱。此外,BL信号强度与活沙门氏菌浓度呈线性关系,LOD为8.56 CFU/mL,证明了ATP-BL法可以有效检测活沙门氏菌。
图 7 ATP-BL法检测活沙门氏菌的可行性评估:A:光照处理前后PBS、捕获探针、信号探针和夹心型生物传感器对沙门氏菌的ATP-BL信号。 B:光照处理前后死、活沙门氏菌(1×10⁹ CFU/mL)的ATP-BL强度。 C:不同浓度(1×10³-1×10⁶ CFU/mL)死、活沙门氏菌的ATP-BL强度。 D:不同浓度活沙门氏菌的SERS信号。 E:不同浓度死沙门氏菌的SERS信号。 F:不同比例活沙门氏菌混合样品的SERS信号。
SERS法检测总沙门氏菌的可行性评估:评估了SERS法在检测不同活性状态沙门氏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SERS信号强度与总沙门氏菌浓度呈线性关系,LOD为4.99 CFU/mL。此外,SERS法对活菌和死菌均具有良好的信号响应,证明了SERS法可以用于定量检测总细菌数。
图 8 双模传感器在PBS中的检测性能:A:不同浓度混合沙门氏菌样品的拉曼光谱。 B:不同浓度混合沙门氏菌样品的拉曼信号强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图。 C:混合样品中活沙门氏菌的ATP-BL信号强度与浓度的关系图。 D:ATP-BL法在1.18×10¹-1.18×10⁴ CFU/m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图。 E:ATP-BL法在1.18×10⁴-1.18×10⁷ CFU/m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图。 F:SERS和ATP-BL特异性检测结果(10⁷ CFU/mL的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0⁴ CFU/mL的活沙门氏菌及其混合溶液)。 G:SERS法批内和批间重复性结果。 H:SERS法在4℃下的稳定性结果。 I:ATP-BL特异性检测结果。 J:ATP-BL法批内和批间重复性结果。 K:ATP-BL法在4℃下的稳定性结果。
3.总结
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双模态生物传感器,通过整合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ATP-BL)技术,实现了食品样品中鼠伤寒沙门氏菌(S. typhimurium)的高效捕获、光热灭活以及活菌和死菌的同步敏感检测。该传感器利用ConA-Fe₃O₄@Au捕获探针和Apt-Au@PB@Au@AgNPs信号探针,形成可磁分离的夹心复合物,产生高强度的SERS信号以定量总菌数,并通过光热裂解触发ATP释放,实现活菌的BL信号响应。通过双信号的自校准,该传感器在2.5小时内完成检测,具有高灵敏度(活菌检测限为8.56 CFU/mL,总菌检测限为4.99 CFU/mL)、高特异性以及出色的光热灭活性能(100%)。此外,该传感器在金银花样品中的回收率为93.73%-106.07%(活菌)和95.68%-106.01%(总菌),展示了其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的高准确性和可靠性。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68309
上一篇:三合一检测新招:DNA水凝胶CRISPR智擒诺如病毒
下一篇:基于生物素化的侧流分析技术:实现致病菌与总菌快速同步检测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