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食用花青素来源食物有利于肠道健康

食用花青素来源食物有利于肠道健康

原创
来源:黄惠书
2022-12-07 00:00:00
28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花青素是一种生物活性水溶性植物色素,可产生明亮的颜色,如紫色、红色和蓝色,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其基本结构由连接糖和有机酸的花青素核心组成。花青素的健康促进作用与肠道微生物调节有关。

  花青素是一种生物活性水溶性植物色素,可产生明亮的颜色,如紫色、红色和蓝色,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其基本结构由连接糖和有机酸的花青素核心组成。许多研究证实了花青素和富含花青素食物的积极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与降低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风险有关,如心血管疾和炎症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和胰岛素抵抗。此外,花青素的健康促进作用与肠道微生物调节有关。一项在nutrients杂志上发表的综述系统地证明了这一观点。

  食用花青素来源食物后,花青素以其完整的形式穿过胃粘膜,并在小肠中(主要是在空肠中)作为酚苷元被水解酶吸收。未被吸收的花青素到达结肠,并被结肠微生物群代谢,特别是被具有(如β-葡萄糖苷酶等)的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物种,然后通过去糖基化,最后二次降解为酚酸,主要是原儿茶酸、香草酸、丁香酸、没食子酸和对香豆酸代谢。因此,微生物群和/或其代谢物对花青素的代谢可以调节这些特定细菌的生长。花青素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增加了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的细菌,从而酸化肠道pH值并抑制病原菌增殖,而SCFA作为丁酸盐充当燃料为上皮细胞提供能量,从而改善肠道屏障以避免病原体和抗原的易位。因此,这表明花青素的潜在有益功能可能间接归因于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以及随后由于细菌发酵活动产生的代谢物。

  花青素对肠道健康的主要作用机制:

  (1)膳食补充花青素能够增加总SCFA(乙酸、丙酸和丁酸)的产生,SCFA通过刺激细胞增殖充当肠细胞的燃料。

  (2)SCFA的产生也降低了管腔内的pH值,这限制了由于酸化而导致的致病菌的生长。因此,SCFA有助于维持肠上皮的完整性,并保护宿主免受潜在的免疫和炎症疾病。

  (3)SCFA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通过与G蛋白偶联受体(GRP43)的相互作用促进粘膜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发育,并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

  (4)此外,SCFA对结肠上皮细胞的更新和分化发挥积极作用,并刺激粘液产生,防止致病菌粘附。这表明这些酸激活了肠上皮细胞中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复合物和STAT3(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从而促进了抗菌肽(如β-防御素和RegIIIγ)的表达。

  (5)花青素通过抑制因子核κB(NF-kB)和调节I-κB-α(ikbα)磷酸化来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的基因表达,从而具有抗炎作用。

  (6)有证据表明,主要在肠上皮细胞上表达的炎症小体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6 (NLRP6)通过杯状细胞控制粘蛋白分泌和粘膜更新。SCFA可以激活结肠NLRP6,从而保护肠道屏障。

  (7)补充花青素能够降低肠道通透性、内毒素血症和血清LPS水平。


  图 花青素对肠道健康的作用机制

  ZO-1:闭锁小带-1;SCFA:短链脂肪酸;LPS:脂多糖;TLR-4: Toll样受体4;IP:肠道通透性;mTOR:雷帕霉素的哺乳动物靶标;STAT3: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NF-kB:因子核κB;MyD88:髓样分化初级反应88;ikbα:I-κ-B-α;NLRP6:炎症小体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6;GRP43: G蛋白偶联受体;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1β:白细胞介素1β;Nrf2:红细胞2相关因子。

  总之,这项综述中验证的证据(通过27项研究进行)表明,花青素膳食摄入是有益的,并改善特定参数,如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短链脂肪酸产生和肠道物理屏障,如营养物紧密连接蛋白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增加,以及肠道通透性的降低。多食用花青素来源食品,例如葡萄、蓝莓、桑葚等水果,紫甘蓝、紫薯等蔬菜或小麦高粱等谷物有利于促进肠道健康。

  [1] Verediano TA, Stampini Duarte Martino H, Dias Paes MC, Tako E. Effects of Anthocyanin on Intestinal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Nutrients. 2021; 13(4):1331. Published 2021 Apr 17. doi:10.3390/nu13041331

  • 上一篇:喝茶真的能预防癌症吗?
  • 下一篇:男性个体黑色素瘤的诊断或与其前列腺癌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