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山大肠胃闹?科学揭秘:肠道菌群如何成为你的“抗压小卫士”

压力山大肠胃闹?科学揭秘:肠道菌群如何成为你的“抗压小卫士”

原创
来源:蒋同
2025-07-29 15:24:06
14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最新科学研究揭示,肠道菌群在应对压力时扮演关键角色。特定益生菌能稳定肠道微生态,减少压力引发的菌群紊乱,并与降低焦虑感相关。维护肠道健康,可能是现代人应对快节奏生活的科学新策略。

你是否经历过考试前腹泻、加班时胃痛、情绪低落时食欲不振?这并非巧合,而是肠脑轴在发挥作用。肠道,这个拥有亿万微生物的复杂生态系统,正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与大脑进行着密切对话。最新发表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期刊的研究(20257月)为这一关联提供了更深入的证据。

学术压力下的肠道保卫战

一项针对健康大学生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当面临高强度的学术考试压力时:

1.群更稳定者,焦虑感更低 服用特定益生菌(罗伊氏乳杆菌 CNCM I-3690)的学生群体,其肠道菌群在压力期内的波动(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变化)显著小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

2.键有益菌的“守护” 益生菌组学生肠道中,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普拉梭菌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数量更高,且这种升高与考试前自我报告的焦虑水平降低显著相关。该菌是公认的肠道健康标志菌,具有抗炎特性。

3.菌群网络更“团结” 先进的网络分析显示,益生菌摄入后,肠道菌群的结构发生变化,形成更紧密、高效的协作网络。这种结构上的稳定性可能在缓冲压力对肠道的负面影响中发挥作用。

4.压力敏感菌被“稳住” 研究发现,在压力高峰期(考试当天),益生菌有助于维持某些在抑郁症患者中常减少的菌种(如特定瘤胃球菌)的数量。

为什么压力会让肠道“翻江倒海”?

 压力激活人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释放应激激素(如皮质醇)。这些激素会:

(1)、改变肠道蠕动 导致腹泻或便秘。

(2)、影响消化液分泌 影响营养吸收,可能引发不适。

(3)削弱肠道屏障 增加“肠漏”风险,引发局部或全身炎症。

(4)、扰乱菌群平衡 有害菌可能乘机增多,有益菌减少。这种紊乱的信号又通过“肠脑轴”传回大脑,进一步加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科学护肠:为“抗压”添砖加瓦

这项研究强调了在压力时期主动维护肠道菌群稳态的重要性。除了均衡饮食(富含膳食纤维)、充足睡眠、规律运动和正念减压外,科学选择合适的微生态调节剂也是一种积极的干预策略:

1. 关注菌种与功能 研究提示,不同益生菌菌株效果各异。选择经过临床研究验证、针对压力与情绪调节相关的菌株(如研究中涉及的罗伊氏乳杆菌,或文献中常报道的某些双歧杆菌、乳杆菌)更有科学依据。并非所有“益生菌”都具备相同的调节压力相关肠脑轴功能。

2.组合搭配可能更佳 特定益生菌的组合可能通过协同作用,更全面地支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和功能。例如,乳酸菌与双歧杆菌的组合是常见且研究较多的组合,它们分别定殖于肠道不同部位,共同促进健康环境。

3. 长期坚持是关键 研究中的干预持续了4周。肠道菌群的调整需要时间,短期使用效果可能有限。将补充有益微生物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效果更持久。

4. 选择可靠产品 关注产品的活菌数量(确保到达肠道仍有足够活性)、储存条件以及品牌信誉。

为你的“第二大脑”添动力

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其健康状态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抗压能力。面对不可避免的生活压力,主动呵护肠道菌群平衡,是提升整体身心健康韧性的一把科学钥匙。

小贴士 如果你正被压力和随之而来的肠胃不适、情绪低落困扰,不妨关注一下肠道健康。了解不同微生物制剂的特点,选择经过科学验证、含有针对性菌株(如特定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组合)的产品,可能是支持你平稳度过压力期的科学选择。例如,一些专注于多菌株科学配比的益生菌补充剂(https://www.kh-sw.com/product/352.html),旨在模拟或支持健康的肠道微生态环境,为现代人的压力管理提供多一重生理基础保障。记住,在尝试任何新补充剂前,咨询医生或营养师是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Vázquez-Castellanos, J.F. et al. Probiotic-mediated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me in students exposed to academic str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npj Biofilms Microbiomes 11, 140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22-025-00776-w 

#
肠道菌群
#
抗焦虑
  • 上一篇:肠道菌群介导的胆汁酸代谢:肠道免疫的关键调控者
  • 下一篇:运动累了?可能是肚子里的细菌在“偷懒”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