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与噬菌体联用:肉鸡沙门氏菌防控的新策略

益生菌与噬菌体联用:肉鸡沙门氏菌防控的新策略

原创
来源:陈韩芳
2025-09-12 14:59:17
7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益生菌与噬菌体联用可能是对抗沙门氏菌的一种有效策略,同时减少对抗生素的需求并改善肉鸡的健康。

如果你不是搞家禽的,却每天被“One Health”概念刷屏,一定知道一个尴尬事实:人类医院把抗生素管得再严,只要畜牧场还在吨吨吨拌料,耐药性依旧会顺着动物-食物-环境三角循环回流到城市。全球禽肉产量2024年首次突破1.4亿吨,其中约70%的出栏肉鸡曾接受预防性抗菌促生长剂(AGP)。欧盟2022年全面禁AGP后,北美与东南亚也开始阶梯式减抗,但代价是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定植率上升3–7个百分点,欧盟去年因沙门氏菌召回禽产品的事件同比翻了一番。于是,用什么顶替抗生素”成了跨学科的共同焦虑。 

20256月,Poultry Science上线了一篇论文:Harnessing probiotics and bacteriophages to fight Salmonella and limit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broilers: a study in commercial conditions。他们把实验室里吵翻天的噬菌体+益生菌组合搬进了商业农场。

这篇文章的珍贵之处在于“商业条件”——鸡不是SPF(无特定病原体),饲料含动物蛋白,场子靠卡车进出,工人按班表换鞋而非天天泡澡消毒。换句话说,数据可以直接搬进你我餐桌的 reality show 

研究包括两个完整的饲养周期:T1,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并用作对照,以及 T2,应用益生菌和噬菌体。在整个研究期间,在环境和肉鸡中进行了沙门氏菌监测,显示与 T1 周期相比,T2 中沙门氏菌的存在显着减少了 90% P ≤ 0.001)。在环境和动物水平上都观察到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与 T1 肉鸡相比,整个肉鸡盲肠微生物组在 T2 中发生了调节,证明生物多样性显着增加,同时瘤胃球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和粪杆菌属的出现更早。与此同时,T2 肉鸡与 T1 肉鸡相比,肉鸡死亡率降低了 72%,肉鸡体重增加了 6.4%P ≤ 0.01)。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噬菌体联合方法可能是对抗沙门氏菌的一种有前途的策略,同时减少对抗生素的需求并改善肉鸡的健康。

抗生素时代教会我们“杀敌一千”,后抗生素时代则逼我们学会“排兵布阵”。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把肠道当成一座城市,益生菌是社区民警,噬菌体是特警队,抗生素退居急救车。只要三方各司其职,城市不会陷入无政府状态,鸡也能准时、健康地走上餐桌。对于不搞家禽却同样面临减抗压力的水产、猪、甚至医院同行,这套先占座、后狙击、留后手的逻辑,或许正是下一场战争的起点。

参考文献:doi: 10.1016/j.psj.2025.105595

#
噬菌体
  • 上一篇:用“病毒狙击手”守住蛋门:2025新研究让沙门氏菌“壳”然失效
  • 下一篇:从“隐形杀手”到“精准制导”:一头猪、一株耐药菌与一株噬菌体的三角博弈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