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对抑郁症的预防治疗作用
益生菌对抑郁症的预防治疗作用
抑郁症,作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主要症状是持续兴趣下降、情绪不稳定、容易哭泣、出现乏力感,并伴随一些如失眠、心慌等生理疾病,并且临床症状可能持续数月、数年甚至一生。因为抑郁症自杀的不在少数,抑郁症不是一般的心情不好,它是一种疾病,需要治疗,已有研究发现益生菌可以预防和治疗抑郁症,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宽阔的治疗途径。
一、 抑郁症诱因
抑郁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在我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达到6.8%,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据估计,抑郁症影响了全球近3.5亿人,每年导致超过80万人自杀死亡,到2030年,抑郁症预计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疾病负担。抑郁症的诱因主要是(1)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抑郁症与遗传因素有一定联系,若亲属中有抑郁症患者,则患抑郁症风险增加。(2)疾病因素,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会引发抑郁症。(3)社会因素,当下社会竞争压力、家庭压力、婚姻压力,都很容易诱发抑郁症。(4)个体因素,每个个体具有自身特异性,不同个体的性格特质有所差异,有的人群天生敏感、焦虑、抗压能力差,更容易患抑郁症。(5)心理因素,当面临负面事件,导致心里产生负面情绪,并且消极情绪持续时间久,就会引发抑郁症,比如产后抑郁症,产妇生产后被家人忽视,容易引起产后抑郁症。
二、 益生菌对抑郁症的调节防治作用
在抑郁症患者中,肠道微生物群模式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抑郁症患者的芽孢杆菌属、变形杆菌属、粪肠杆菌和赛多利斯属的丰度较低,放线菌和埃格特菌属物种的丰度较高,肠道菌群失衡,抑郁症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肠道微生物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的肠脑轴,可能是肠道微生物受到抑郁症影响的原因。因此,研究人员考虑使用益生菌对抑郁症进行治疗。双歧杆菌和乳酸菌作为最常用的益生菌之一,已被普遍用于改善抑郁症的症状,接受双歧杆菌制剂治疗的患者,抑郁症状明显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并且降低了多个脑区对恐惧刺激的反应,双歧杆菌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尚不明确,或许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影响激素水平、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有关。各种乳杆菌,如植物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可以有效减缓小鼠抑郁样行为,重塑小鼠肠道微生态,恢复HPA轴功能。临床抑郁症患者在服用益生菌后,产生积极停影响,减少抑郁和焦虑的感觉。这些研究表明,肠道细菌治疗抑郁症方面发挥作用,益生菌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新治疗方法。
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会支持宿主的健康并减轻抑郁症状,益生菌可以通过多种剂型辅助治疗疾病,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益生菌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的前景非常可观。
参考文献
1. Gao J, Zhao L, Cheng Y, Lei W, Wang Y, Liu X, Zheng N, Shao L, Chen X, Sun Y, Ling Z, Xu W. Probio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its comorbidities: A systemic review.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23 Apr 17;13:1167116. doi: 10.3389/fcimb.2023.1167116. PMID: 37139495; PMCID: PMC10149938.
2. Li J, Wang J, Wang M, Zheng L, Cen Q, Wang F, Zhu L, Pang R, Zhang A. Bifidobacterium: a probiotic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Front Microbiol. 2023 May 10;14:1174800. doi: 10.3389/fmicb.2023.1174800. PMID: 37234527; PMCID: PMC10205982.
3. Nikolova V, Zaidi SY, Young AH, Cleare AJ, Stone JM. Gut feeling: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probio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clinical depress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r Adv Psychopharmacol. 2019 Jun 26;9:2045125319859963. doi: 10.1177/2045125319859963. PMID: 31263542; PMCID: PMC6595633.
上一篇:进化掉食欲的“白人饭”,营养专家不建议长期尝试
下一篇:世卫组织:阿斯巴甜可能致癌,含有阿斯巴甜的食品能吃吗?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