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也有性别差异?为何男性结直肠癌病发风险更高

结直肠癌也有性别差异?为何男性结直肠癌病发风险更高

原创
来源:张天添
2023-07-19 00:00:00
18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肠道微生态紊乱是结直肠癌发生与发展的关键环境因素,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而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因素,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

  结肠癌(CRC)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在我国的恶性肿瘤死亡统计中,结肠癌患者在男性中排名第五,女性中排名第六。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持续上升,同时,其发病人群也正趋向老龄化。在西方发达国家,结肠癌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不同国家的发病率差距高达六十倍。结肠癌的常见发病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且多发于60至70岁,而50岁以下的患者仅占不到20%。此外,结肠癌也是一种具有性别二态性的癌症,其发病率、死亡率及发病部位都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男女患者之比约为2:1。而在结肠癌患者中,男性患者的诊断年龄通常更早,其平均死亡年龄比女性少4至6岁。

  此前的研究已揭示肠道微生态紊乱是结直肠癌发生与发展的关键环境因素,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而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因素,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因此,研究人员自然会对CRC的种性双态与肠道微生物组之间的关系产生疑问,同时,以往对性别偏好性的肠道微生物与CRC性别差异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

  2023年7月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梁新军和湖北洪山实验室的陈振夏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刊登了题为“Male-Biased Gut Microbiome and Metabolites Aggravate Colorectal Cancer Development”的研究文章,该研究评估了性别偏好性的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物对CRC进展的影响,解释了CRC中性别二态性的潜在原因,揭示了性别差异的机制,认为调节有性别偏见的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物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针对CRC的性别治疗策略。

  该研究团队以多种小鼠结直肠癌模型为工具,深度探究了性别特异性肠道微生物与CRC表型性别差异之间的关联。首先,对小鼠性别表型进行了探讨,发现CRC在结直肠癌模型小鼠中存在显著的二态性,即雄性小鼠的肿瘤数量和体积显著高于雌性小鼠,雄性小鼠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更为严重。接下来,对雌雄小鼠粪便宏基因组和代谢组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证实了CRC小鼠中存在性别差异的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物。此外,通过将雌雄小鼠粪便菌群移植至伪无菌小鼠体内,以及将男性和女性CRC患者粪菌移植至伪无菌小鼠,进一步验证了性别差异的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物是结直肠癌性别差异的潜在原因之一。最后,通过代谢物溯源分析,发现与微生物相关的甘油磷脂代谢途径可能加速男性(雄性)结肠癌的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了多种小鼠模型中结直肠肿瘤发生的性双态性,雄性和雌性小鼠表现出不同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其中雄性小鼠表现出有害细菌的明显富集和益生菌的耗尽,从而恶化了肠道屏障功能,最终加速了其CRC肿瘤的发生并增加了其死亡率。因此,调节有性别偏向的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物可能是预防和治疗CRC的一种精确的性别目标治疗策略。

  总之,该研究从性别差异的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物的角度阐释性别二态性在CRC中的潜在原因,并发现调节性别偏好性的肠道微生物可能成为有价值的癌症治疗靶点和预后标志物,用于预防和治疗性别偏好性的CRC。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206238

  • 上一篇:低血糖的原因是什么?低血糖怎么办?
  • 下一篇:进化掉食欲的“白人饭”,营养专家不建议长期尝试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