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警惕“索命杀手”——米酵菌酸

高温天,警惕“索命杀手”——米酵菌酸

原创
来源:陈维
2024-04-22 15:04:37
20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 BA)是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pv. Cocovenenans, BGC;又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毒素,是一种长链脂肪酸结构的细菌毒素。

  2023年7月15日晚,河南永城市政府网发布情况通告称:“近日,网上反映:‘永城两女子吃凉皮中毒致一人死亡’全市的凉皮店都已经查封,暂时不让销售了”。

  米酵菌酸引起的中毒事件在中外均有报道,2015年莫桑比克出现大规模酒类中毒事件并造成32% 的当事人死亡,起因在于用于酿酒的玉米粉中含有米酵菌酸(21 ng/g)。2020年10月份,黑龙江一家9口人,因为食用自制的酸汤子引发米酵菌酸中毒,最终导致9人全部死亡;2020年7月,广东揭阳,11人在一家肠粉店吃完粿条不久,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1人死亡。2018年7月,浙江金华久泡黑木耳中毒事件中,3人米酵菌酸中毒,1人死亡等。

  那么,什么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 BA)是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pv. Cocovenenans, BGC;又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毒素,是一种长链脂肪酸结构的细菌毒素。热稳定性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喜欢在富含淀粉的食品,如湿米粉、玉米、糯玉米、黄米、高粱米以及变质的木耳、银耳等食物表面生长,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容易产生米酵菌酸,导致食物中毒。

  米酵菌酸中毒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头痛、眩晕、意识丧失、抽搐、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性心血管病、胸痛、心悸、血尿、血便、黄疸、肝肿大等多脏器损害症状,大多数中毒事件与患者食用过玉米面、发泡黑木耳、变质银耳、新鲜河粉等湿性制品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生长和产毒,不会对湿米粉的颜色、气味、滋味产生明显影响,因此,人们不能通过颜色和味道来判断食物是否有毒。

  夏天,高温湿度又高的情况下,要保持厨房清洁卫生,刀具、器皿、案板要经常清洗消毒。不食用过夜或放置过久的米粉、汤圆。银耳、木耳泡发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清洗要彻底,并去除基底部;若发粘、发软、无弹性或有异味,坚决不食用。不买过期的米粉,不在路边摊贩购食米粉类食品。一旦发现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不管有无症状,尽快催吐,立即就医,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 上一篇:临期食品是什么?临期食品的临期时间如何界定?
  • 下一篇:饮水机也能悄悄的产生有机磷酸酯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