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刺怎么来的?如何避免长倒刺?
倒刺怎么来的?如何避免长倒刺?
手指长倒刺是很常见的现象,尤其在秋冬季的时候,干燥愈加明显,就更容易出现倒刺。小小的一块皮,但很多人都“容”不下它,一定要把它撕掉或咬掉。结果却留下长长的一条口子,留下钻心的疼。倒刺怎么来的?
一到秋冬季,不少人指甲旁的皮肤就开始此起彼伏地长倒刺。究其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主要与皮肤屏障的功能受损有关。
狭义上的皮肤屏障,指的是物理性屏障。其关键的结构就是角质层,以及覆盖在角质层表面的皮脂膜。
指头上会长倒刺的小片区域,名为甲周皱襞,其主要功能就是包裹、保护甲母质,以保证甲板健康生长。该处皮肤组织里,毛囊、皮脂腺的分布极少,因而皮脂膜本就很稀薄。遇上气温骤降的秋冬季,皮脂的分泌量还会进一步减少,皮脂膜甚至会缺失,裸露的角质层变得容易受损。
而现在的人,普遍都有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每天多次重复的洗手清洁,不仅让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连接受到破坏,还会导致细胞间脂质(包括神经酰胺、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等)的大量流失。此时,角质层的弹性会明显下降,而脆性则大大增加。
当我们日常活动手指时,甲周皱襞会被反复拉伸,再加上数不清的局部摩擦、碰撞,角质层就有可能绷不住而裂开,最终形成甲周倒刺。发生机制就是如此简单,就像秋冬季裂开的嘴皮(唇黏膜)一样。
如何避免长倒刺?
既然与皮肤屏障受损有关,预防甲周倒刺的关键自然是保护好屏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涂抹含脂质成分的保湿产品(包括乳、霜等),以加强屏障结构。
所以,护手霜并非智商税。从减少起皮、长倒刺,继而预防因倒刺而引发的皮肤外伤,护手霜确实提供了保护功能。建议因手部干燥情况,每日多次、不定时涂抹。尤其是刚洗完手,或刚接触过流水后,更应该尽快补涂,以防角质层出现受损。
配方上,建议优先选择能补充细胞间脂质、天然保湿因子的产品,例如含神经酰胺、胆固醇、泛醇、尿素等成分的。
当然,其它形式的乳、霜也能一用。例如生活中常见的身体乳、面霜、颈霜、眼霜等,日常护肤时不妨顺手给甲周皮肤也蹭一蹭。
另外,尽量减少对屏障结构的破坏也很重要。例如,当手部需要长时间劳作、浸水(如洗衣、刷碗)时,佩戴防护(或防水)手套将大有帮助。而对于吮手指、咬指甲等不良习惯,也建议尽量想办法去改善。
上一篇:靶向CD38 可增加 NAD+ 水平并改善卵巢功能并增强生育力
下一篇:多吃胡萝卜,癌症风险降低20%,还能延长寿命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